上海大学生物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政治从10月开始准备,看了一遍风中劲草,做了一遍肖秀荣老师1000题,有同学和我说风中劲草很鸡肋,但我个人认为风中劲草的重点画的非常明晰,觉得非常的明确简单。政治前前后后我大概仔细的看了3遍大纲,最后快速浏览易出错知识点标记无数遍,自己的框架扫了几遍,大概十二月中旬出来四套卷才正式准备的大题。讲真,肖老师的四套题和他最后的点题资料,完全碾压其他一切资料!当时怕反押题把米鹏神马的都背了一遍,结果最后压中最多的还是肖秀荣= =连反押题都压中了,所以,业界良心值得推荐~ 至于市面上的其他资料嘛…嗯 = = 八套卷跟四套卷(考前半个月出吧)必不可少,往年真题可以拿来做一做选择(其实也没太大必要,因为知识点这两年变动挺大),其他的材料就没必要了…我当时后期做任汝芬四套卷选择被虐的惨惨的,出的有点太偏,感觉跟真题风格出入太大,假如觉得有精力就拿别的材料练练手吧,只做选择就好~
考研数学方面:
二战的时候我反省了很多,主要教训就是1.复习的时候过于注重做题的量,忽略了质,当时做模拟题真题的时候我基本上做完把答案一对,打个分,错了也就随便看一眼就做下一份,到最后只是看起来做了很多题,很用功而已,其实只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2.基本概念一定要清晰,二战做题时才觉得其实自己还是有挺多的地方概念很糊涂,导致题目稍微设一个陷阱,我就欢脱的跳进去了。3.预期目标太高,押宝似得把赌注全压在数学这一门课上,数学压力非常大,花了太多时间,一旦在考场上发生变故,心理防线就会瓦解,最终全军覆没,所以千万不要把赌注全押在任何一门课上。
考研英语方面:
自暑期起,我便投身于词汇记忆,暑期的重点是提升阅读能力,毕竟“阅读决定成败”。我使用了一本黄色封面的单词书籍,并在完成它之后转而借助扇贝这款软件,每天学习一到两百个词汇,其中数十个是新词,其余则是熟悉的老朋友。如此反复,大约在一百到一百二十天后,我便开始了真题训练。对于英语真题,我视为瑰宝,每隔两天就会进行一次模拟测试。作文部分绝对不可忽视。
我的英语成绩可能未达到期望,除了外部因素,作文可能是导致失分的关键。我对作文的准备工作敷衍了事,尽管辅导班的教师不断敦促我亲自撰写作文,但我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懊悔不已。到了最后阶段,小作文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充分准备,因此在作文环节吃了亏,唉,真心希望后来的学习者能从中吸取教训。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是连接生物学与化学的一座桥梁,它研究的是生命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对这个科目,理解和记忆是并重的。我建议先从基础的生化分子结构开始,比如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的基本构造和功能。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后续学习的基础。要关注各种酶的作用机理和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呼吸链等,这些都是常考点。
深入理解基因表达调控的过程,包括DNA复制、转录、翻译以及后翻译修饰,这些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和因子需特别注意。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信号转导通路,以及细胞凋亡等相关知识也是考试的重点。
再者,复习生物化学时,我强烈推荐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例如,凭分析具体的疾病模型(如遗传病或癌症)来理解特定生化过程的重要性。尝试做些模拟实验,这有助于理解生化反应的动态过程。
历年真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出题方式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多做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自己用生物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整理笔记,将复杂的内容简化为图表或者流程图,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在复习时快速抓住要点。保持积极的态度,遇到难题时不要害怕,是要把它看作是提升自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