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应用统计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学习资料推荐:包括肖秀荣的全套《精讲精练》和《命题人讲真题》,再加上8套卷与4套卷;同时,蒋中挺的《基础过关八百题》、《真题百分百》、《绝对考场五套题》以及《形势与政策预测》也是不错的选择。对于政治科目,我希望你们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像我曾经那样敷衍了事,毕竟这门学科在总分中占据重要地位。
考研数学方面:
大约3月份开始正式复习,一开始看课本,选择性做课后题。过了一遍之后,发现巩固的不太扎实,于是开始看课本和本科笔记,并开始做1800题,这个时间比较长。大约用了两个月。基础强化全部完事之后,大约已经十月中旬了,此时1800题大约做了三分之一(我承认题目做的有点少,大家还是多练些题,提高正确率)。十月中旬左右,开始做真题。严格限时,规范评分,及时分析,查缺补漏。难度不大,比平时做的题目简单。但此时暴露出一个问题,有的会做的题目做不对(望大家以我为鉴,平时还得多练习,养成好习惯)。很多同学过于重视真题,想着多做几遍。但我认为大家还是不要期望太高。一来再做几遍,可能不会有实质性效果,二来每年真题考察的知识点真的很少,全面按照大纲复习巩固好知识点才是最重要的。建议大家可以提前研究一下近两年真题,一开始就适应这种风格,受益无穷。12月的时候,真题基本上做了一遍,留两套最后做。后期买了套模拟题,难些,不过不用太纠结对错得分了,最后阶段心态很重要。忘了说一点了,就是要养成做笔记和及时总结的习惯。我的数学知识点笔记是四大本,最后将数学核心知识点全部浓缩到三张纸(用了我一周的时间),基本涵盖了所有考点。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专注于词汇记忆,反复研读了大学英语5500词库好几轮。接着,我就一头扎进了真题的海洋。我认为无需去做模拟题,因为它们的实际效用不大。自1997年起,我每天都坚持做一篇真题阅读,每次核对答案都让我感到无比煎熬!原本我以为阅读理解是最难的部分,但后来我发现完形填空和写作更为棘手。有时,我甚至一下午只能完成一篇文章。我喜欢做详细的笔记,尤其是那些复杂的长难句,我会摘录在笔记本上。因此,直到接近暑假时我才勉勉强强完成了2004年的阅读部分。暑假过后,我没有再背单词,后来由于时间紧迫,9月份我全力以赴地复习专业课程,到了10月,我又得开始兼顾政治学习。这最终使我没能完整地做完所有真题,连最近几年的都没来得及碰。最后两个月,我几乎只背诵了一些作文模板,几乎没有再看英语。时间管理真的太关键了,我就是因为这个吃了大亏。最后,我的英语成绩并不理想。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和掌握基础概念是关键。统计学的基础包括概率论、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期望与方差等。这些基础知识如同大厦的地基,必须要稳固。我会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教材,理解每个定义,并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对每个概念,我都尽量去思考它的实际应用场景,这样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并记忆。
深入学习统计推断。这部分内容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需对中心极限定理有深刻的理解。我在学习时,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为什么要进行参数估计,如何选最佳估计量,如何设计合理的假设检验等。我还特别重视动手实践,凭R或Python语言进行模拟实验,这我更直观地理解了统计推断的过程。
再者,统计模型的应用不容忽视。例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时间序列分析等,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工具。我建议大家不仅要学会建立模型,还要懂得如何解读和评估模型的性能。在此过程中,数据分析项目的经验非常重要,它能你真正体会到统计学的力量。
统计软件的熟练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R还是SAS,都要能够熟练运用,因它们在处理大数据和复杂模型时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我常常会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学习和提升我的编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