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科目的复习通常在后期阶段展开,进入11月中旬后,需要逐渐提高对该科目的学习时间,从初期的一到两小时提升至每日三小时。此时,重点应放在大量练习选择题上,因为这部分占了50分,包括16道单选题,每题1分,总计16分,以及17道多选题,每题2分,合计34分,它是决定政治成绩的关键。特别是多选题,要想取得高分,必须在这部分稳定发挥,达到35-40分是比较理想的分数,当然分数越高越好。我当年选购了肖秀荣的《冲刺8套题》,每天都模拟完成一套选择题,大约耗时30分钟,然后自我批阅。遇到疑惑之处,我会立刻查阅《风中劲草》或《大纲解析》来深化理解。同时,我也重新温习了之前做过的《1000题》。这时市场上会出现一些关于时事的辅导材料,推荐购买一份,以便了解本年度的重要事件。这样的选择题强化训练持续约一个月的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份延续至十月底,我们要再次执行相同的操作,但这次需要更加专注。切勿敷衍了事,觉得理解了就不再动笔实践。务必尽力记住所有的公式,平日里常尝试默写,一旦遇到模糊的地方,应立即查阅笔记。持之以恒,你会发现进步明显。在这轮中,同样要做标记,将那些从前不懂现已掌握、遗忘或找到新解法的内容都标注出来。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学习关键在于不断练习真实试题,重复是王道。建议预留2015年和2017年的试卷作为考前模拟,其余的题目可以反反复复地操练。购买真题时,不妨多备几份或者复制几套,做完后仔细校对错误。每日朗诵阅读理解中的文章也是个很好的习惯,非常有益。我这个人喜欢随大流,通常选择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教材,所以英语真题解析我也选择了大众常用的黄皮书。我对自己的得分感到相当满意。如果英语底子较弱,务必尽早开始复习,同时早点着手写作训练,因为后期大部分时间会投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何况12月份还需要大量背诵政治知识。一旦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就可以开始尝试做一些阅读理解,以找到答题的感觉。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力学主要分为静力学与动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部分,主要探讨力系的平衡条件,如三力平衡原理,力矩平衡原理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础。动力学则涉及到质点和刚体的动力学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内容。这两部分都需深入理解和熟练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建立物理模型是关键。无论是静态问题还是动态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明确的物理模型,再运用理论进行分析,能大大提高解题效率。例如,在处理结构受力分析时,需将实际结构抽象成力学模型,凭平衡方程求解各部分的应力和应变。
,重视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理论知识需结合实例来深化理解。我会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案例,参加实验室的实践活动,亲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力学实验,这使我对理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做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尤其是那些有挑战性的题目,它们能够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理解和掌握各种定理、公式以及它们的推导过程至关重要。比如欧拉-伯努利梁方程,不仅要知道怎么用,还要明白它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在遇到新问题时灵活应对。对一些复杂的计算,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如MATLAB,也能极大地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精度。
好的团队协作和讨论氛围也很重要。我和同学们经常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解答疑惑,这种交流不仅拓宽思路,也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