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8月前花的时间不要太多,主要学习一下马哲和近代史等,9月份就要开始系统的学习了,这时候就是看大纲,刷1000题,我刷了三四遍,命中率还算满意,等到8套卷出来就可以用来做模拟,看看自己的选择题究竟能拿多少分,然后查漏补缺,其中的分析题也可以看看,学习一下答题思路,等4套卷出来(基本已经12月上了),就要认真做模拟,分析题全部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来临之前,主要的任务集中在深入研读教科书和全面回顾知识点。教科书中的每个课后练习都应该熟练掌握,即使是最具挑战性的题目,也要能够理清解题思路,这样才算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以便后续进一步巩固全书内容。理想情况下,应该在暑假开始前完成全书的两轮复习,但大部分学生可能只能完成一次,确保至少在七月末结束时能完成两次,以巩固记忆。对于初次备考的人来说,复习全书可能会显得相当困难,遇到很多不懂的地方,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唯一的应对策略就是大量练习。通过反复操练不熟悉的问题,解题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考研英语方面:
在大学期间,我顺利通过了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并在大三时期取得了商务英语BEC中级证书。原本,我期望英语能成为我的优势科目,因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备考,反复研读了三四遍绿皮书,做了四遍历年真题。然而,考研英语的成绩却令我颇感失落,只得了五十多分。这使我认识到,四六级成绩与考研英语并不完全挂钩,许多同伴六级未过,但考研英语却表现优异。因此,强烈建议各位务必认真对待英语复习,它对于初试和复试都有着巨大的助益。在复试中,导师随机挑了一个单词让我朗读并用英文释义,幸运的是,我在初试阶段就已经熟记这个词。学习英语宜早不宜迟,应逐步积累,考前需按照实际考试时间进行模拟练习,确保考试时思维清晰。大约从11月份开始,我开始了第二轮集中训练,定时全套完成真题,到了12月份则开始背诵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信号"的概念至关重要。信号是任何能够携带信息的时间或空间变量,如声音、图像或者物理量等。学习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信号,如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以及它们的频域表示,这是傅立叶变换的基础。
“系统”是分析和处理信号的工具。线性时不变系统(LTI)是最基本的模型,它的特性用冲激响应来描述。掌握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特别是卷积运算,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会凭编写代码模拟信号的处理过程,比如使用MATLAB进行傅立叶变换和滤波器设计,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能提升动手能力。
"信号与系统"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它们是将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信号相互转化的工具。理解和熟练应用这些变换,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特别是在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中。
在复习阶段,我会反复做题,尤其是那些经典的例题和历年真题。我会定期回顾基础知识,因很多高深的概念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我还发现,参与讨论小组或论坛,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也是提高理解和记忆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