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交通运输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推荐的政治复习启动时间不宜过早,最好等九月大纲发布后再开始。在学习期间,可以借助肖秀荣的1000题来提升选择题能力。务必关注大纲,特别是新添加的部分,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对于大题部分,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值得一看,其中4套卷尤为重要,往往能命中一些考题。作答时,政治题目应尽量多写。建议先完成大题,再做选择题,我有一个朋友因为选择题耗时过多,导致大题未能完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多做模拟,不要因畏难就不去做,我记得当时有同学因为说张宇题难,就没有做8+4,但初试后发现,其实难题更考察的知识应用水平,我开始做张宇的题已经是11月底了,之前没有接触过张宇的任何资料,但是仍不妨碍做题。我做8套大概能有110—140,4套的话分太低了就不说了,嘿嘿,其实也没有多难,主要是运算步骤增加了,很多题目设了不少陷阱,所以,个人觉得,张宇的题还是很有必要做一做的,很能查漏补缺,并没有偏离基础。我一做选择我就感到了满满的套路,挖了很多坑,但只要基础扎实,还是可以拿个不错的分数。做模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定时,而且步骤尽量写完整,如果觉得时间不够,可以挑几套出来定时模拟,要有上考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真题的话2小时内基本要做完,模拟题的话也是,尽量要在2个半小时内做完,这样的话等你真正上考场了压力才不会太大。多做题,多查漏,这点应该可以通用。
考研英语方面:
对我来说,英语学习中最棘手的部分无疑是词汇,尤其是在复习初期,阅读理解因单词而受阻。普遍的看法是,在打基础的阶段应专注于词汇积累,我也不例外。在这个阶段,我在记忆单词的同时,也会做一些考研阅读的基础训练。每日坚持背词,循环往复,到了暑假前夕,我已经对大纲规定的5500个单词有了相当的记忆,几乎看到就能回想起它们的意思。
对于英语阅读的资料,我选择了张剑的真题集。我一直侧重于研究真题,很少涉及其他练习,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对于考研而言,除了真题外的习题并无太大价值。做非真题的练习可以提升英语能力,但对提高考研英语分数帮助不大。(如果打算做,最好在基础阶段完成,暑假后则应全力投入真题练习。)
关于写作,我在十月份开始着手准备,首先是挑选过去十年真题中的优质范文进行背诵,接着根据辅导课程中老师的模板,创造出适用于不同类型题目的个人模板,并请老师批阅指导。然后,我会深入背记这些模板。最后一个月,我每天都亲自写一篇文章,以此来不断巩固和完善我的模板。
总的来说,只要坚持不懈地背诵一本涵盖大纲词汇的单词书,研习历年真题,并且背诵相关文章,你的分数肯定会让你满意,而且一定能达到分数线。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信号的处理、传输以及系统的分析。在理解概念上,要清楚基本的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掌握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解析工具,这些都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础。尤其要注意的是Z变换,它是将离散时间信号转换到复频域的关键,对理解和解决数字信号处理问题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方面,要熟练掌握滤波器的设计,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了解它们的频率特性,并能用模拟和数字方法进行设计。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也是难点之一,需理解根轨迹法、奈奎斯特定理等,这对评估和设计控制系统有直接的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走策略。理解是基础,尽量凭实例或物理意义去深入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定理;记忆则是对公式和关键点的记忆,凭制作思维导图或者做笔记来帮助巩固;的应用环节,多做题是王道,尤其是历年真题和经典习题,凭解题不断检验和提升自有的理解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还推荐使用MATLAB或其他编程软件进行仿真,这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提高动手能力。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到研友一起探讨难题,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互相启发,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