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清楚的记得我是从八月一号开始看政治。(1)首先是《肖秀荣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每天看一章精讲精练,之后做一章对应的1000题,建议大家在暑假期间看完这两本书,建议大家在看书的时候可以总结一下每一章的框架,不需要每一句话都抄下来,只是简单的自己总结一个知识点框架,这样最后脑子里的知识点不会乱掉。(2)我从九月开学开始背精讲精练,并且又做一遍1000题,还有《蒋中挺强化通关800题》,和以前一样,背一章做一章的题,因为暑假的时候由于开始对知识的不熟悉,所以做1000题的时候只能边看书边做,所以效果不是很好,只能九月再做一遍,再加上800题,这时候尽量要不要依靠书本来做题,开始让自己记一些东西,做题中遇到不熟悉的要开始强化,查漏补缺。(3)完成上面的部分,《风中劲草》三件套差不多也下来了,我从十一月开始背风中劲草,并且跟着做风中劲草的习题,其中穿插做《肖秀荣历年真题》,当然要说明一下,我上述所有的做题都是做选择题哈,风中劲草是一本必背神书,咬牙坚持背下来,也就相当于再巩固一遍知识点了,风中劲草里的一些总结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可以帮助理一下思路。(4)背完风中劲草就差不多快要临近考试了,《肖八》《肖四》也接连下来了,由于肖八先出版,所以我二话没说就把肖八背了,但是我拿到肖四一看,才发现几乎肖八中所有的知识点肖四中都涵盖了,而且都是原封不动的原话,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年都是这样,如果是的话,大家完全可以直接背肖四,肖八看着补充一下就好,但是肖四一定要背,一定要背,一定要背(重要的话说三遍)。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从未特别专注于背诵英语,但在准备研究生考试时,我会多次重读阅读材料,特别是2000年以后的文章。这种做法有两个好处:培养语感和记忆词汇。英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感,阅读量增加不仅能提高完形填空的准确性,也会使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有所提升。快速阅读可以节省时间,让你有机会多检查几次,找出潜在的问题。至于词汇,我发现通过阅读来记忆比机械背诵更有效。
阅读需要翻译,我认为最好将翻译过程落实到笔头上,而不仅仅是思考。当你尝试书写时,往往会发现翻译并不流畅。多练习后,你的翻译技巧会得到提升,做起来也会更快。今年的阅读确实有些难度,第一篇文章我就没弄明白!但其实题目本身并不复杂。“内容艰深,题目反而简单”,这句话很有道理,命题人并不会刻意给我们制造难题。后面的阅读部分也让我感到困惑,有些选项极具迷惑性,需要仔细辨别,不能轻易假设。
通常我的阅读理解错误在四到六个之间,最多也就六个。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最多只错了两三个......这是因为我会非常仔细地对比原文,哪怕是最微小的差异也不放过。例如,多一个或少一个单词都可能导致答案的意义与原文相差甚远,这样的相似性往往具有很大的误导性。排序题最为棘手,它涉及了一种之前只出现过一次的题型(我还曾和同学们断言这题肯定不会再考了……)。对于英语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这类题至少会错两个。对于句子结构,可以背诵一些模板,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其写作思维,因为在后期,单纯套用句型会变得十分困难。对于小作文,格式规范至关重要,句子结构应简洁明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医学综合一主要涵盖了基础医学知识和法医病理学。基础医学部分,你需理解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这需大量的记忆工作,但理解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例如,了解器官如何协同工作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病理过程。对法医病理学,关注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死亡原因的鉴定等核心知识点。案例分析是这部分的重点,多做题,凭实际案例来加深理论的理解。
法医学综合二则更偏向于法医临床学和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涉及到各种创伤、中毒、疾病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要特别注意各类损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时间的关系。法医物证学包括DNA证据、指纹、足迹等,这部分需扎实的科学技术背景,理解并掌握各类物证的提取、保存和分析方法。实践中,多阅读相关论文,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技术手段。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 建立系统框架:对每一门课程,我都尝试构建一个大纲,把知识点梳理成逻辑清晰的网络,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2. 深度学习:对每个概念,不仅要它的定义,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尤其是法医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
3. 实践操作:尽可能多地接触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4. 反复练习:做题是检验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尤其是法医学综合二的案例分析,需凭大量习题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5. 交流讨论:找同学或导师讨论,不同的视角会带来新的启发,也能帮助解决困惑。
6. 定期复习:不要等到临近考试才开始复习,定期回顾和巩固是保持知识新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