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政治复习上起步较迟,直到考试大纲发布,教育部门的官方教材面世后才着手准备。我的复习材料精简为四类,初期是结合红宝书和肖秀荣的1000题,一边阅读一边构建知识体系,同时完成习题,并将错误知识点标记于红宝书中。进入中期阶段,我专注于背诵风中劲草,而到了后期,则重点记忆肖四和任四。我没有做肖八的题目,考前仅背诵了肖四的大题,任四只做了选择题。最后阶段,我也简单浏览了一下肖爷爷的时政内容。我的选择题部分做得还算理想,这得益于早期对红宝书的深入学习。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三,学习数学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像我就属于对数学比较感兴趣的那类,但是我最突出的弱点就在于很马虎,老是算不对,这在实际考试中是很吃亏的。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我可能每道题都有一定的思路,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每道题都有扣分。所以大家在基础知识已经扎实的前提下,一定要更注重计算能力。数学的辅导书我买了很多,做了很多,结果就是每个阶段我都在买数学参考书,个人而言也比较推崇数学的题海战术,当然在题海战术之后更要注重总结。总的来说,数学也就两点、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练习,学习基础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到最后就是一种每天定时定点期待做题的状态;然后练习不是说每道题自己知道怎么做就ok,一定要每个环节都要亲自实践、亲自练习,这样在临场考试时出的差错也会少一些。我数学还买了一本华科大出版的《数学解题方法大全》特别开眼界,不过题量很大,如果对速度没自信的孩子最好别买,自认为速度较快,可我也只是做了3遍。没办法,题量太大了。
考研英语方面:
首先就是单词,单词书有很多,其实随意一本涵盖考研词汇的词汇书就可以,每天背一个单元,第二天拿出几分钟重复一下,前期一定要好好背单词,我到强化和冲刺就把单词放下了,但是后来练习写作文的时候发现很多单词都不会写了然后又拿出来单词书每天背了背,所以说单词其实还是很重要的,而且可以每天积累几个好的短语,说不准写作的时候就用上了。其次是阅读理解,一个选择两分,所以考研英语里阅读理解自然是重头戏,建议可以听一下然后是翻译,我一开始是把所有的真题的翻译题在一个小本上抄下来然后每一天翻译五个句子,后来发现自己明白句子的意思就是翻译不出人话,再加上有点拖延症就一直没在意,直到考前一个月自己模拟了一次英语真题,发现自己翻译的驴唇不对马嘴,赶紧去用A4纸把真题的所有翻译的正确答案和拆分重新整理了一遍,剩下一个月每天早读的时候读上五句,反复重复,这样会发现自己的翻译水平潜移默化提高了不少,这次考试感觉自己被新题型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翻译几乎没有读上下文,大体扫了一眼直接翻译的,应该得分也不是很低。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核心。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供求曲线、边际效用、GDP、通货膨胀等,这些都是经济学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和记忆。对这些知识点,我建议多做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并凭画图、列公式等方式加深理解。
要关注实证分析与政策应用。国民经济学不仅研究理论,更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并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是一项重要技能。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都需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这需大量练习,尝试解答历年试题,或者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提升分析能力。
再者,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也是考察的重点。这部分内容需大量的阅读和理解,尤其是经典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等。凭阅读原著或教材来深化理解。
持续关注时事经济动态。国民经济学与现实经济紧密相连,了解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比如全球贸易、货币政策变化、经济增长趋势等,将有助于你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订阅经济类新闻网站,参与讨论论坛,提升经济敏感度。
在学习方法上,我提倡“精读+广读”。精读是指深度研读教材和参考书,把握每个知识点;广读则是广泛阅读经济学相关的文章、报告,拓宽视野。定期做题,及时复习,保持知识的新鲜感。找到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保持好的心态,这是长期备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