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到九月初才着手复习政治,使用的教材全部来自肖秀荣,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四套卷以及八套卷。由于时间紧迫,精讲精练只看了一遍,每读完一章就会配套完成1000题的部分题目,每天大约投入两个多小时在政治学习上。在此期间,我自行挑选了部分内容进行记忆,其中还有一本小册子供额外参考。1000题我仅完成了一次,错误的题目未能再次回顾。由于起步较晚,我没有完整做完八套卷,而是直接转为背诵题目,大致在考试前的十天左右开始背大题。八套卷的内容我已尽可能地熟记,而四套卷则只能挑一部分来背。因此,强烈建议提前开始政治复习,尤其是重视肖四和肖八,并且不要忘记关注时政。
在十一月,我疯狂地做历年真题,从头到尾一套不落地做了几遍。这样的练习使我对考研政治的整体脉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完成真题后,我专心研究它们,不过不必过于纠结于正确答案,关键是要找到解题的思维模式。多做题就能培养出答题的感觉。另外,推荐购买石磊老师的1500题作为辅助练习。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我会选择下午和夜晚来复习数学,因为早上学习可能会感到疲倦。首先,建议预习数学课本,尝试解决一些例题和课后问题,但切勿过于沉迷于课本,它并非考试的重点,我曾经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反复研究课后问题其实效益不高,只需挑选一些计算题来做就可以了。在复习过程中,为了确保全面性,我使用了张宇的十八讲和九讲,特别是高等数学部分,非常实用,强烈推荐!数学题型虽然多样,但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多归纳总结题目的解题模式,并比较相似题型,会让你收获颇丰。记得把重要的解题技巧详细记录下来,多看几遍自己的笔记。十二月份,我专注于真题练习,从2005年至2015年,每天一套,完成后再核对答案并分析错误。如果前期基础扎实,大部分试卷能在2到2.5小时内完成,所以前期准备至关重要。接着,我逆序做1995年至2004年的真题,同样是一天一套,直到二十号,之后的日子用来回顾所有错题。考前两天,我做了两套张宇的四套卷,如果条件允许,我真的建议试试他的八套卷和四套卷,据说今年的考题中出现了原题。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书目:黄皮书,还有黄皮书作者出的阅读120题。本人记忆力极其差。极其。英语还好,但是做了两套真题测试了下考研英语水平就慌了,当时已经十月份了,还木有复习,历年真题做了之后考得离过线差太远。后面就着重复习了下。每天做2篇阅读,然后再对答案之后将阅读里的不会的单词和词组写在一个教案本上,查阅单词本写上音标和注释。第二天先背诵写在本子上的单词,确认背下来了再开始做新的阅读理解,再写下当天阅读理解不会的单词。背起来很吃力的用铅笔在前面标注一下,第三天再从单词的第一页开始背到最后一个单词。。。。如此反复。直到确认前面几章的单词不会忘记后再从头只背标注的单词。每天都如此,每个单词都背过无数遍。由于确实记忆力很差,还是会忘记,忘记了再从头开始背。最后,很厚的教案本写了两个本子,教案本都烂掉了。120题的阅读做好后(一共两本,我只买了一本做,由于时间不够)开始做真题。我做真题的时候没有做作文。真题留两套近两年的考试前考察能力用。一共做了两轮真题。近两年的做了三遍。确保真题里的每个单词都背了,最好都会。阅读核对答案之后弄明白为什么选这个选项。作文是考前前两天才开始看,几乎没有背模板,由于应用英语本身还不错,所以作文部分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程序的效率。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线性表、栈、队列、链表、树、图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存储结构和操作算法。熟练运用排序和查找算法,如冒泡、插入、选、快速、归并、堆排序,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这些都需凭大量编程实践来巩固。
操作系统的学习需理解进程、线程的概念,了解调度算法,理解内存管理,包括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的分配与回收,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也不能忽视。要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死锁的预防和避免机制。
再者,计算机网络的重点在于TCP/IP五层模型的理解,每个层次的功能、协议及工作原理都要清晰。特别关注网络传输层的TCP和UDP协议,应用层的HTTP、FTP等常见协议,以及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数据库的学习则集中在SQL语言的使用,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如ACID特性,事务处理,索引优化等方面。理解ER模型,能够设计合理的数据库模式也是重要的考核点。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方式。对每一个知识点,不仅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更要凭编写代码或者模拟实验来加深印象。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检验自我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它帮助你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难度。多参与讨论,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也能从不同角度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