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八月起,我每天都投入一小时来处理选择题,主要用的是肖秀荣的1000题,反复研习,大概过了两遍以上。接着就是仔细阅读风中劲草,反反复复,具体读了多少遍已记不清,我只是将相似的知识点以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标记。完成1000题后,我转而做模拟试题,搜集并完成了所有我能找到的,比如肖秀荣的八套、四套题,任汝芬的四套题,蒋中挺的五套题,以及任燕翔的四套题等。对于每道错题,我都确保理解透彻,因为解题思维至关重要。而对于主观题,我相信思考过程很关键,我只背诵了肖秀荣的四套题。值得一提的是,肖老师非常专业且尽职,跟随他的教学指导,政治复习绝对正确无误。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的两个学年里,我依赖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应付了数学期末考试。决定考研后,我决心从头开始,购买新教材重新学习。自大三上学期起,我就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坦白说,我在一个学期里只学完了高数上册的前两章。数学对我而言,向来是一门极其棘手的科目,入门对我来说颇具挑战。有时,我需要花费将近一个晚上的时间去理解一页内容,而且几乎每页都会有我不明白的问题。课后习题对我来说更是难题,大约有80%我都无法解答。于是,我尝试改变策略,看完一章教科书后,不再做课后题,而是直接转去看对应的复习全书。然而,这个方法并未奏效,我发现每一页有一半的内容我都无法理解,整个寒假我才艰难地消化了第一章节。
我学习数学的速度很慢,尽管整天埋首其中,但由于理解难度大,进度缓慢。由于基础知识近乎空白,我调整了学习策略,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重新复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步理解了考研数学,完成了大量真题训练,才使得我的成绩从最初的30分提升到了现在的130分,足足提高了100多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才开始复习的时候,就主要是背单词。我当时用的是朱伟老师恋练有词。特别提醒一下背单词一定要坚持每天背,一直到考试之前都要背单词的。因为我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再看长难句啊什么的,我就开始做真题,我真题买了好多份,一直做了好多遍。做的张剑的黄皮书,解析很清楚,又买了一份题。第一遍,我做了05年到12的。起初每一篇都是把不认识的词抄下来,把解析细细地看一遍。暑假过完,开学后每天依然坚持两篇阅读,做第二遍的时候仍然还会错一些自己错过的,这就是自己的薄弱地方,一定要记住。做第三遍的时候就快多了,差不多一天就能做完一张卷子阅读。我把近几年的真题留了下来,在后期做了三次模拟,然后继续按照上述方法多刷几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管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且理论实践并重的学科,它涉及到组织行为、决策理论、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在复习初期,我对管理学的概念进行了全面梳理,了解了其基本框架和核心理念。重点要掌握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等经典理论,这些都是考试的基础知识点。
深入理解和应用管理决策模型是关键。如SWOT分析、PESTLE分析、波士顿矩阵等,这些都是帮助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在准备过程中,我尝试将这些模型应用于案例分析,以此加深理解和记忆。
再者,管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阅读和分析真实的商业案例是提高理解力的好方法。我经常凭阅读《哈佛商业评论》等期刊,分析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决策,这样既能锻炼我的批判思考能力,也能增强我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复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我也注重提升自有的写作能力。因考试中可能会遇到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这就需能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观点。我常常模拟考试环境,自己出题,进行限时写作,锻炼自有的应试技巧。
我强烈建议大家找到合适的学习小组或者伙伴,一起讨论,互相提问,这能有效检验理解程度,也激发新的思考。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非常重要,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