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民族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对政治领域既不了解,也感到相当排斥。所以尽管我在十月份初期就开始接触政治学习,却始终无法投入,也无法持之以恒。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当你拿到政治参考资料,比如《风中劲草》或大纲时,可以立即启动复习,但初期只需熟悉内容,无需急于背诵。毕竟这段时间内,各个学科的压力都较大,应优先分配时间给其他科目,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政治学习就足够了。到了十一月,肖秀荣的八套卷等材料会陆续面世,这时你可以完成其选择题,并尝试理解和记忆。进入十二月,肖四会出现,这时候你对其他科目的掌握应该更熟练,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背诵肖四的选择题及所有大题,确保考试时能有充足的话语来回答问题。今年有人批评肖秀荣押题不准确,但我认为主要可能是选择题部分,而大题的质量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对于担忧答题无从下手的理科生而言,熟记肖四的大题是个很实用的策略。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三月份开始正式复习。先开始背单词。单词我背的不好,所以就不说经验了。背了一遍单词,开始做阅读。黄皮书,也就68篇好像。最重要的是锻炼语感,刚开始我也一点点查生词,后来发现有点偏了。做阅读讲究一个宏观的理解,读不懂,你也可以做对题。大约暑假时候,开始做真题。2005年之前的真题,完全可以用作练习用。因为风格和近十年很不一样。你需要重视的是近十年真题,按时做,及时分析(选项,单词,长难句,行文思路)。做完真题也得十一月份左右了吧。后来又做第二遍,英语这个东西,不及时回顾,总是感觉很陌生。一开始背了几篇真题范文,可以少背几篇,但是背过的要熟,甚至标点符合都不要错。考场上你是没有时间回顾的。下一步就是总结模板。可以借鉴网上的模板,但是千万别照背。替换里面的句子,单词(用你背的滚瓜烂熟的东西替换),变成自己的模板。我当时大作文总结了四套模板,基本上不会超出我所总结的范围。后来果然不出我所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民族学通论”,这是一个研究人类群体及其文化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重点在于理解民族的概念、形成与发展,以及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互动。我在学习时,首先系统地阅读了教材,把握基本理论框架,凭阅读相关的研究报告和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案例分析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我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提升自有的批判思考能力。
“中国民族史”则需对中国56个民族的历史有深入的理解。这不仅仅是记忆各个民族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历史影响。我在复习这个科目时,侧重于时间线的梳理,按照历史时期划分,深入挖掘每个时期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变迁,尤其是重要历史节点上的民族交融与冲突。我会结合实地考察或阅读相关地方志,去感受和理解各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我还发现跨学科的学习方法非常有效。比如,将民族学的理论应用到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中,或者反过来,用历史的角度去解读民族学的现象。这样不仅深化理解,也能帮助我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是民族学通论还是中国民族史,都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这样在面对复杂的学术问题时,有自有的见解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