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八月起,我以资料的形式研读徐的权威红宝书;同时启动1000题,我的策略是预先进行一章的选择题,接着查阅相关章节,然后凭记忆复查题目,核对答案,并阅读解析。这个过程结束后,我对政治的整体框架和选择题的命题模式有了清晰的理解。随后,我开始啃红宝书,尽管内容艰深,让人昏昏欲睡,但由于之前的铺垫,阅读还算顺利。我会再次阅读并标注我认为的关键点。接下来购入了小草资料,精读两遍,并按照之前1000题的方法再实践一次。之后,我重温了小草的重点内容,并快速浏览了做错的题目。最后的半个月,各类模拟试题如潮水般涌来,经过这半个月的密集训练,我紧接着专注于背诵时事和研究大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大学一年级学的高等数学几乎已从记忆中消失,于是我又购入了同济和浙江大学的数学教科书,打算从头开始温习。每读完一个章节,我会立即完成对应的练习题。由于大三时专业课程繁重,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实在有限,因此我未能独立完成课后题目,大部分时间是参考答案来做的,这无疑影响了我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接着,我开始挑战复习全书,却深感挫败,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完整解答任何一道题。于是,我决定再次从头学习,尽管进度可能较快速浏览书籍稍慢,但提升显著,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此我想强调,复习次数多并不等同于掌握得好。关键在于能否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虽然我没有反复阅读多次,但我确保每次阅读的质量都极高。我还使用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作为辅助,并购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进行二次练习,期间也尝试了一些模拟试题,如合工大五套卷等。建议大家在研读全书和辅导讲义时做好笔记总结,这样在后期做真题时能方便查阅。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分数占比最高的是阅读。把恋恋有词背两三遍,然后着手做真题,英语一用张剑黄皮书。刚开始做英语的阅读一定要做好被打击的准备,我做的第一篇英语的阅读,一共五个,错了四个,你会发现就算把“恋恋有词”的单词背过之后,真题中还是有许多不会的单词,你要做的就是把没见过的单词全部摘出来。在一个本子上写清楚词性、意思,尤其是不能记他的最常用意思,有时候考研单词就是考这个单词的最偏僻的意思。注意做题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做或者把答案写在本子上而不要直接在题上做,因为考研真题一般都要做两到三遍,英语的所有真题我都做过,一共20年的,一定要反复研究,达到他的最大价值。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科学与工程原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涵盖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在准备这门课时,你需对这些基础学科有扎实的理解。环境化学主要涉及污染物的化学性质、转化过程以及环境影响,这是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环境生物学则关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微生物在环境净化中的角色;环境工程学则更偏重于技术应用,如污水处理、废物处理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先从课本入手,逐章阅读并做好笔记,尤其是那些关键的概念和理论,如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系统服务、环境容量等。结合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有助于加深理解。例如,你研究某个具体的污染事件,理解其发生机理,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
做题和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历年真题或模拟试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锻炼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对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题和分析题较多,所以一定要熟悉公式的运用,并能灵活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有机会,参与一些实验或者实地考察,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的实际操作。
再者,持续关注环境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和技术动态也非常重要。这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你在答题时展示出对学科前沿的关注和理解。凭阅读学术期刊、参加研讨会或者关注相关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非常有益的方式。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分享学习心得,激发新的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