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这是一门我一直感到困惑的科目,尽管许多人认为它相当基础,但我清楚需要投入时间来攻克。自从拿到考试范围后,我就为自己制定了规划,因为在主观题目上,大多数人都能答得还算可以,我认为唯一能区分高下的就是选择题。于是,我决定每天中午抽出时间研读政治。这算是提前努力的一种方式吧。九月至十月初,我系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涵盖了整个知识框架和关键点,也仔细研究了考试大纲,即便内容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我也坚持反复阅读,因为一次浏览往往无法产生显著效果。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精做练习题并细致研读大纲。经过这两轮学习,期望能有所提升,即使记不住所有细节,至少要掌握每个主题的大致内容。这个阶段,我依然保持着每天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每次都超出,原因是自己对政治缺乏敏感度)。进入十二月中旬至下旬,大量背诵政治知识变得至关重要,有时会背到反胃,后来发现论坛上的同学们也有同感,这才稍感安慰。这是一个逐渐筛选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扎实前进,更需坚持不懈。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英语很烂的那种。不管你四六级怎么样,就算你四级没过也不要灰心,哪怕你六级超过500也不要掉以轻心。我当时使用的参考书有:张剑的黄皮书真题,黄皮书阅读150篇。其实就张剑的黄皮书真题和150篇就够啦,黄皮书珍藏版只有05年之后的题目,建议把那本05之前的真题也做一做,150篇只做基础篇就够啦,提高的有点太难。同时记忆历年真题出现的陌生单词。单词千万别贪多,最终还是看你记牢多少单词。我最开始就是边记单词边做150篇,暑假中150篇做完啦,那时候我还不想做真题,结果还是做了2套熟悉题型。开学九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只做阅读和新题型。阅读的每一个句子我都会试着翻译,不会的我就去问老师,老师还会把整篇文章都给我讲明白。新题型先自己做,再看答案分析,最后还得搞清楚文章的逻辑关系,可以在大脑里回忆几遍。真题第二遍时,我就做阅读翻译。写作我是在11月才开始复习的,特别提醒,千万别用整篇的那种模版,考前我怕作文不会写,我背一篇110多字的模版,所以考研我大作文20+分钟就完事,估计大作文没上十分。尽管考研英语提前半个小时完事,正确率还是不行。但是对于作文不太在行的,总结一个自己的模版是有必要的。在考试的前二十多天,我把真题做了第三遍,这次是都做包括完形,这次阅读A,B看到基本上都知道答案,其实是在回忆前二次做题思路,重点分析前二次都做错的题。经过这三轮,英语比较差的过线应该也没问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新闻与传播史论”,这门课程主要考察的是对新闻传播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你需深入研究国内外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我个人觉得,阅读原版的历史文献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李普曼的《公众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等经典著作。定期整理时间线和重要事件,构建起完整的时间框架,帮助记忆和理解。关注当下媒体环境的变化,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能答案更具深度。
“新闻与传播业务”则更注重实践和操作技能。这包括新闻采写、编辑、评论、策划等各项基本功,还有新媒体运营、数据新闻等新兴领域。我建议多看优秀的新闻报道,分析它们的结构、语言和角度,模仿并创新。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些小项目,如撰写新闻稿、设计报道方案,甚至制作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图表。这些实践经验不仅能够提升技能,还能在面试中展示出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掌握知识。对史论部分,理解大于记忆;对业务部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保持对行业动态的关注,不断更新自有的知识库,这是我在备考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