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政治的复习我开始的比较晚,大概是从9月份的时候开始的,每天看一章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有的章比较少的可以看两章。看完就把对应章节的练习题做一下,包括每章的课后练习和1000题对应的单选和多选,当然只是看一遍很有可能有一些知识点没有记住,做完题以后根据错题再把知识点强化一下。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算是过完了政治的一轮,说实话心里很没底,感觉自己什么都没记住,于是第二遍重点就是1000题,再做的话错的不少,就是对照错题去巩固知识点,把错题都标注出来,方便以后再看。我把1000题过了不下3遍,但有些错题总是反复错,后来觉得没题做了,看到自习室很多人买了什么800题,就也买了那个来做,个人感觉不好用!题出的剑走偏锋,喜欢抠字眼,与真题的感觉差别还是蛮大的,但还是做完了,但我还是比较容易养成题感的,这样的题做多了会把我思路带偏,以后就没再看过了。真题才是王道!!!然后就是不停的看错题,做肖八,我做真题的时间比较靠后,以至于没有很好的养成题感,这是个教训!真题要反复的进行练习,要留些真题最后进行模拟。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之前的假期,我对待学习的态度变得极为专注。我按部就班地复习每一章,首先重温书中的概念,然后跟随老师的讲解,他常常分享许多实践性的内容,我觉得非常有益。接着,我会去做相应章节的复习全书习题,并在完成后使用同步训练进行检测。在做这些习题时,我细心地标记出每道题的难点:哪些完全无从下手,哪些稍有想法却无法继续,以及哪些是因为计算错误。在后续的二次复习中,我会重点查看前两类题目。此外,在做例题时,我会遮住答案,用专门的习题本一丝不苟地写出解题步骤,然后再与答案对比。遇到困难时,要有耐心,不能轻易看答案,否则下次依然无法独立解决。这个阶段暂时不必做笔记,因为大部分内容可能还不熟悉,但请不要感到恐惧,随着深入学习,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
考研英语方面:
这是大多数考生的心头痛,大多数考生就卡到了这里,国家线没到,专业课考的再好也没用,所以特别强调广大研友,重视英语,3-4月份就该开始背单词了,单词每天都要背,一天不能落下,不能眼高手低,至于真题,这是必须的,至少要做5遍,摸透每个单词,每句话的意思,系统地掌握语法,都知道,考研单词有些看上去都认识,其实有好些别的意思,不可马虎大意,还有作文,自己准备几个模版,个人品质的,社会现象的,这都是必须的,不要去背膜不安全,千篇一律,作文分更是上不去,自己要有几个你自己喜欢且有文采的句子,给老师在无数卷子中眼前一亮,现在英语作文阅卷是好几个人一起阅,就是复阅,你的句子即使上一个老师没注意到,下个老师也会看到,所以如果你不会写也别胡写,老老实实也简单的也比胡写的分高,翻译长难句只能是平时多锻炼了,考研那题的分基本上折合后也是两三分,总之,这科要慎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行为,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着眼于整体经济环境,如经济增长、就业率等。理解这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关键。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理解基本概念,例如供需曲线、边际效用、GDP等,并凭大量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
计量经济学是我特别重视的部分。这门学科将经济学理论与统计学结合,用于实证研究。我建议大家掌握好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基础方法,要熟悉Eviews、Stata等软件的操作,这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极其重要。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实验帮助你巩固知识。
再者,国际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也是必修的内容。国际经济学涵盖了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需理解汇率变动、贸易政策的影响等;产业组织理论则涉及市场结构、企业策略等问题。这部分理论丰富,需深度阅读和思考。
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学习,虽然不直接涉及计算,但它们提供了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助于理解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会定期阅读经典经济学家的作品,比如亚当·斯密、凯恩斯等人的原著,这我对经济学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学习经济学并非一蹴就,需持续的努力和耐心。我习惯于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保证一定的复习和预习时间。我会参加讨论组,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这种互动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笔记和整理框架图也是我常用的方法,它们帮助我理清思路,强化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