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部分,我的分数并不突出,所以就简短地分享一下经验。我在八月份着手准备,首先通读了一遍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以此来打基础。由于我曾是文科生,对部分内容有一定认识,不过由于时间久远,许多知识已变得模糊。这本书内容繁多,字体密集,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吃力。初次阅读主要是为了大致掌握框架,记不住具体内容是正常现象,无需过于焦虑。有人建议等到九月政治大纲发布后再开始复习,但我个人认为可以稍早一些,因为大纲的变化通常只是表面添加或删除,实质性改动不多,提前预习能更好地渐进掌握,毕竟后期的时间非常紧张,这样做有助于减轻后期的压力。接着,我反复做了三次1000题,这对强化选择题知识特别有帮助。之后,我还练习了历年真题、肖八、肖四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模拟试卷,就这样一直复习到考试。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备考用的是高分指南,这本书至少反复做了三遍,也有说老吕的600题挺好的,无奈准备时间有限,只看了高分指南和名家详解。高分指南是一本神奇的书,知识点总结的很到位,例题每一道都是经典。数学最好的复习顺序是先复习高等数学、再复习线性代数、最后复习概率论。这样做的依据是高等数学是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充分理解高等数学基础之上,像概率里面,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大家还有印象吧,用什么求,用积分,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用什么,也要用积分。另外线性代数里面的概念、定理、推理特别多,而且都特别抽象,因此线性代数尽量提前复习,反复记忆。而概率论部分的题型相对较少,考研试题能出的花样不多,相比较它的题目更加的有迹可寻。历年都有这样的学生想到最后一两个月突击复习概率,可是这部分学生都吃亏了!最后一个月要看的东西太多了,政治你不看不背行吗,专业课你不看行吗!而这时要从头到尾复习一门课,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说,在基础阶段同样要复习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八月末我便着手准备英语学习,初期专注于词汇积累,完成了恋恋有词的几个单元,还研读了大部分的红宝书。进入九月,我逐渐开展基础阅读训练,听说张剑的阅读材料颇受好评,因此也投入其中。十月中旬,我开始接触真题练习,每天一套,从1998年的试题做起。到十一月结束时,我才完成所有真题,但仅对了答案,并未深究解析。紧接着,我又反向重做了这些真题,从最近一年往回推,同时预留了两套用于模拟考试。这次我认真研究了解析,查阅生词,记忆重要句子。十二月,我按照题型进行专项复习。此外,我开始为写作做准备,跟随王江涛的考研英语满分作文进行背诵,直至考前一天早晨,我分别背诵了10篇大小作文。因为我的写作能力确实有限,所以我强迫自己多背诵以提高水平。
考研专业课方面:
化工原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流体力学、传热、传质和反应工程四大模块。流体力学部分,要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连续性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以及质量守恒方程,特别是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这是解决流动问题的关键。对传热部分,不仅要熟悉各种换热器的工作原理,还要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以及了解傅立叶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传质部分,要深入理解扩散、对流、吸附和解吸等基本概念,熟悉拉普拉斯方程和菲克第二定律。反应工程则需掌握理想反应器的操作模式,理解速率控制步骤和转化率的关系,以及如何凭设计反应器来优化生产效率。
学习化工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样重要。一方面,需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扎实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另一方面,大量做题和实践模拟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凭解剖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工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并绘制流程图,帮助直观地理解化工过程,提高对复杂系统的认知。
团队讨论和教授的指导也非常重要。与同学共同探讨难题,激发思考,开拓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定期向导师教,及时纠正理解上的偏差,深化对知识点的掌握。
在这个过程中,耐心和毅力必不可少。化工原理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需反复练习融会贯通。保持对化工行业的热爱和兴趣,也是驱动持续学习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