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我是开始最晚的,因为这门科目是回报投入比最高的,单位成本所能获得的收益是庞大的,你所需要看的也就是那几本经典的书。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也就是常说的政治红宝书,它是官方出版的书,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十分正规,重要的事说三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年真题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这本书,这本书的修订也代表着政治考研的指向标,必不可缺,其次是杨杰主编的《冲刺背诵核心考点》,这本书其实和肖老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内容差不多,但它的内容更加精炼,而且核心考点在书中都用不同字体或阴影注出来了,层次感比较强,因为我准备得比较迟就选择了更加精炼的《核心考点》,然后就是肖老的书了,《命题人1000题》试题和解析,《冲刺8套卷》和《终极预测4套卷》,这几本书全都是题目,而且是与真题十分贴近,具有预测目的的题目,《1000题》我做了两遍,在本子上做的,自己批改并用红笔订正了,而且也都对照考点把错题看了好几遍,《8套卷》我只做了选择题,大题只看了马原部分的题目,并浏览了一遍参考答案,《4套卷》不仅做了选择题,而且把所有大题都背了下来。
考研数学方面:
在这个时期,我着手整合整本书的内容,对于高等数学,我选择了张宇的18讲配合1000题的高数部分进行练习。这种方式对比起先前独立刷题,我发现效果显著提升,这才意识到前期自我复习时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导致后续加强学习时难以将知识串联起来。因此,如同前面所强调的,扎实的基础至关重要。至于线性代数的强化,我推荐使用线代强化辅导讲义。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目标集中在提升英语阅读能力上。阅读部分包含三个板块,Part A、B和C。Part A涉及标准长阅读,包括4篇文章,每篇配5道题,每题计2分,总计40分。Part B通常称为新颖题型,Part C则是翻译任务,两者各含5个小题,每题同样为2分,合计10分。阅读部分占据英语总分的60%,决定了英语考试的整体成败。其中,Part A是阅读部分的关键和难点,要求深入研究历年真题,洞察命题者的意图。值得注意的是,考研阅读与四六级阅读的解题策略有所不同,四六级成绩优异并不代表考研阅读也能轻松应对。若想在考研英语中取得高分,大阅读部分失分必须严格控制,理想状态是错题不超过5个,更佳的话是3个以内,尽可能减少错误。暑假后期到九月,我会集中精力做英语真题阅读,用铅笔作答或避免直接在试卷上书写,以便重复练习。再次甚至多次做题时,可能会发现之前做对的题目依然会错,做错的也仍有失误,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逐步消化这些真题,特别是错误的部分,相信积累的过程终将带来显著的进步。同时,阅读速度的把握至关重要,以防考研时无法按时完成试卷。建议在模拟练习时,一次性完成4篇阅读,确保时间控制在70分钟内。早期阶段就要给予英语足够的重视,每年都有很多人因英语单科未达标而失利。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这是基础也是核心。对宏观经济学,理解国家经济运行的大环境,如GDP、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基本概念极其重要。要深入掌握经济增长理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对开放经济下的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等内容也要有清晰的理解。这部分的学习需大量的阅读和理解,建议配合图表和实例来加深印象。
微观经济学则更侧重于个体决策,如消费者行为、企业生产、市场结构等。理解供求关系,掌握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理,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垄断四种市场形态的特征和区别,这些都是必考点。在学习过程中,多做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再者,经济学模型是答题的关键工具。例如AD-AS模型、IS-LM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以及弹性理论、成本收益分析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模型,会使论述更有深度和逻辑性。
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方式。凭做题,你了解试题的难度、题型和出题规律,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复习。也要注重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这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中至关重要。
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需不断关注全球经济动态,阅读经济学相关的新闻和研究论文,这样不仅拓宽视野,也能使理论知识更加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