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主要按照肖秀荣老师的指导学习,从8月起,我会结合《精讲精练知识点》每天研读1-2个章节,并同时开始第一次刷1000题(记得使用铅笔哦)。对于一些如资本积累等模糊的概念,我查阅了《资本论》及其解析以加深理解。我大约每天投入1-2小时来专注政治理论的学习,因为想要取得高分,政治部分不容小觑。到了10月中旬,我开启了第二轮复习,重点是第二次刷1000题(同样用铅笔),标出错题,并查书巩固相关理论知识。进入11月中旬,我针对1000题中仍然做错的部分进行了第三次重做。此时,我也开始熟记肖八的内容。12月初,肖四发布后,我就全力背诵肖四,总共重复了2-3次。在考试前两天,我浏览了肖大大总结的时事资料,真的非常实用!在答题时,确保列出要点,字迹工整。
考研数学方面:
关于后期数学的复习,我想强调的是,在完成全书的第三次通读之后,我通常不再频繁查阅全书,而是将其作为工具书,仅在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时才参考。在最后的两个月里,我专注于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每天早晨预留三个小时来模拟实际考试环境,一整套一整套地做,并深入解析我不懂的部分,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彻底理解。
考研英语方面:
早期阶段(暑假之前),以记忆单词为主,并配合实践真题。关于考研语法,大部分内容已在高中阶段学习完毕,且考试中涉及不多,主要体现在翻译和写作部分。如果语法基础较弱,建议购买一本针对高考的语法书来巩固,因为这类书籍通常对语法讲解得更为详尽。待语法掌握得较为扎实后,再专项攻克翻译和写作,问题就不大了。翻译和语法的具体运用,我会在相关部分详细说明。切记,避免使用模拟题,因为它们的质量参差不齐,思路也可能与真题相异。真题应至少做三次,不要以为做完一次或记住答案就算完成,实际上真题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部分。我自己到最后也只是完成了两次真题的练习,所以彻底理解真题需要大量时间,但效果显著,希望大家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的核心内容包括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难点和重点,需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在数据结构中,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排序和查找算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链表、树、图等抽象数据类型的特性及其操作也是考试的重点。我建议使用编程实践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因动手实现往往比单纯看书更有效。
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解CPU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存储器层次结构至关重要。这部分理论性较强,需耐心细致地去理解每一个概念,并凭做题来加深印象。特别是内存管理和I/O接口的设计,需有清晰的逻辑思维。
操作系统的学习,主要围绕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展开。理解进程的状态转换、调度算法,以及虚拟内存的概念是关键。操作系统的并发和同步问题,如临界区、信号量、管程等,也是常考点。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基础,要理解每层的主要功能及协议。特别注意TCP与UDP的区别,HTTP、FTP等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流程,以及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点,如加密、认证、防火墙等。
学习过程中,除了教材,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源也很重要。我经常使用LeetCode刷题强化算法,看MIT开放课程深化理论理解,用CCNA教程辅助网络知识的学习。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们能帮助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