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考试大纲》里只有章节各层的标题,没有对知识点的具体阐述,只是告诉你一个考试范围,但因为它是官方出的考试复习范围,是最权威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用。在看肖《精讲精练》的时候把《考试大纲》放在旁边对一下,哪些知识点今年删掉了,哪些是新增加或调整的,删掉了就不用看了,新增或调整的要找来补充进去。《考试大纲》配套的《考试大纲解析》里面有具体知识点阐述,不过因为有了《精讲精练》就觉得没必要再用这本了,只要把大纲新增的内容想办法补充一下就好。
考研英语方面:
在英语初步阶段,我会专注在背单词上,平均每天投入2到3个小时。当英语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积累了足够的词汇量,接下来的步骤就是实战演练——做历年真题。做真题的主要好处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多次练习,我们会发现很多单词在阅读中频繁出现(多年真题对比就能看出一些高频词),这有利于我们抓住关键词汇;二是需要深度剖析试题的设计思维和角度,只有多做几次,才能逐渐领悟其中的奥妙;三是真题能让我们感知难度,据此调整复习计划,特别是近年的题目更为重要,因为大家都认为考研英语颇具挑战性。对于如何复习以及需要多少时间,这些都应根据个人的英语水平来决定。清楚自身的起点,了解与目标的差距,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路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需深度理解历史脉络并能从中提炼科学思想的学科。它不仅涵盖了从古至今的科技发展历程,也包括了各个时期的重要科学家、他们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如何塑造世界。学习科学技术史,我建议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宏观的时间线,将重要的科学事件、人物和理论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个清晰的历史框架。深入研究每个时期的代表性成果,理解其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阅读原始文献,感受科学家们的思考方式和探索精神,这会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学哲学则是对科学的本质、方法、知识和理论进行哲学探讨的领域。它关注的是科学是如何被构建的,以及科学知识的可靠性和界限在哪里。对科学哲学的学习,我认为重要的是把握几个核心概念,如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并理解它们对科学的不同看法。要关注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理解科学实验、观察和理论构建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需学会对既定的科学观念提出质疑,凭讨论和辩论来深化理解。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会定期做笔记,整理出关键点和难点,这对复习非常有帮助。我也会积极参与学术讨论,无论是线上论坛还是线下研讨会,都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思考。对复杂的理论,我会尝试用简单的语言去解释,这样既能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也能帮助记忆。
我想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哲学并非孤立的,它们之间有深厚的联系。科技史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用来探讨科学哲学的问题;科学哲学则为理解科技史提供了理论工具。在学习中,我总是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我对两科的整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