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复习,我不建议过早着手。我个人是在十月份,等政治大纲解析出版后才开始。主要参考资料是教育部发行的大纲解析,同时结合肖秀荣老师的辅导书籍,特别是他的“命题人1000题”,非常适合练习选择题。选择题在政治考试中占据极其关键的地位,它是你能否达到70分的关键。我主要做了1000题以及红宝书的900题,再加上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
对于大题,我认为不必过早死记硬背。我自身是在考试前两周才开始专注记忆大题内容。肖秀荣系列的资料非常实用,例如肖四、命题人八套卷等,这些都是临考前值得熟读的记忆材料。通常考试中会出现一些你已经背诵过的内容,答题时依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即可。此外,书写清晰和卷面整洁也是政治考试中的重要因素。只要回答切中要点,并且字迹工整,得分应该不会低。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就是跟着全书走,天天看,一边做一边看。刚开始感觉自己基础不好的可以下载一份考试大纲,有重点的看看课本做做课后题,然后再上手全书。暑假后逐步做卷子,我先做的模拟卷,张宇的,双李的,都做过。模拟卷的难度远大于真题,很多套路已经掌握了,做完模拟就做真题,基本都可以做出来,当然有些题还是需要积累。刚开始你会觉得这数学怎么方法这么多,但后来你就觉得做法就那几种,掌握了也没啥。考研的历时很久,4,5月开始学数学英语就好,踏踏实实学,完全学的来。感觉全书比较散,知识点全面但是不够系统,你看一遍基本记不大住啥。张宇那个18讲我没看过,但听说比较系统,大家看情况使用吧。
考研英语方面:
建议依照艾宾浩斯的记忆衰退理论来规划各种学习计划,不仅限于英语,也适用于专业课程或政治理论。可以采用图表等工具,按时间顺序追踪你的复习进度。我个人的习惯是先完成每日复习,再开始新的学习内容,以巩固记忆,确保学到的知识在长期记忆中得以保留,即使临近考试也能避免遗忘。对于新题型和完形填空这类题目,我倾向于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开始集中做过去三年的真题。原因有两个:一是新题型相对简单;二是完形填空的训练成效可能不太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的核心在于理解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需掌握晶体学基础知识,包括晶格类型、晶胞参数计算以及衍射图案解析。理解这些知识帮助预测和解释材料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我经常凭绘制和分析晶体结构来深化理解,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模拟实验,使理论知识更为生动。
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技术也是重点。从粉末冶金到溶液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性,需理解其原理并熟悉操作步骤。我在学习这部分时,尽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例如研究论文中的具体实验过程,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各种工艺的优缺点。
再者,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和磁学性能是另一个关键领域。这要求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我习惯凭做题来强化记忆,也参与了一些相关的仿真软件训练,如Matlab或COMSOL,以提升我的实践能力。
材料的老化、腐蚀和失效分析同样不容忽视。这部分内容涉及环境因素对材料稳定性的影响,理解这些有助于在设计新材料时考虑到其长期使用性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定期复习和总结,制作思维导图以梳理知识点,积极参与讨论组,与同学们共享学习心得和难题解决方案。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也是提升理解和拓宽视野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