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7月下旬开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下旬开始至9月底,把各科的知识点过一遍,一般每节课后会有少量习题,听课时可以先自己做,然后再听老师讲解加深印象。同时,这个阶段可以《1000题》也可以加进去,听完一个单元后可以配套《1000》题巩固,毕竟因为政治记忆的点太多,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又都是初次接触,很容易出现昨天刚听过的知识点今天就忘记的情况,而且通过做题,也更容易把握哪些是重点考点或者容易设陷阱的点。建议第一次做《1000》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这样可能会对第二次做题产生干扰。我的习惯是,每次做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对过答案后把做错的题号用笔在书上标注,以筛选出第二个阶段要做的题目。这个阶段我对政治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一般是在学其他学科学累的时候穿插政治,这个阶段重点是理解性记忆,不太费脑,可以作为调节性的学科。10月至11月中上旬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我仍以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为主,并辅以《肖秀荣时政》。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比较固定,一般早晨拿出1至1.5小时温习讲义知识点,重点复习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拿出半小时至四十分钟,针对第一轮的错题再做一遍,如果依然做错,需要分析原因,找出这道题所考的知识点,着重记忆。这样两轮下来对于选择题会有一个不错的掌握。此外这个阶段可以加上《肖秀荣时政》,学累的时候看两页,书中对于重点会有黑色加粗标注,其余部分是帮助理解。对于时政书后面的配套选择题最好做一下,因为这本时政是以专题形式进行介绍,每个专题就像一篇小文章,容易让人抓不住考点,看了后边的选择题,就会比较了解哪些地方是考点。肖大大对于时政题的把握还是很棒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从11月中旬到考前,主攻大题,辅以选择题考点记忆。大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背背,我主要背的肖四和部分肖八,有余力的话可以多背些。
考研数学方面:
过去的三个月里,我一直专注于数学学习,但遗憾的是,由于自身的数学基础薄弱,我在提升精确度方面仍然遇到困难。我认为这可能归因于练习的数量不足。对于数学,我的理解是需要构建框架并归纳题型。鉴于我的能力有限,我选择了专题的方式来总结题型,大部分的大题都能涵盖在这类总结中。这次我会将复习全书完整地过两遍,真题也要刷两遍,所有的总结都基于真题。快速得分的关键在于投入大量时间在那些经常出现的题目上,必须明确重点,深入理解这些重点。区分重点与非重点的标准就是历年真题。考研数学涉及的知识点比高考更为繁杂,而复习时间又相对短暂,无法做到每个知识点都钻研得很深。我推荐使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它的条理清晰,习题量适中,可以让你有多余的时间反复研读。至于真题,我建议采用李永乐的版本。不断练习、思考、联系和记忆是提升的关键。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每天上午学英语,我备考英语就只是做真题,背单词,别的资料都没怎么用。我说一下为什么,考研英语的阅读题模式非常独特,很多长难句,生僻单词,还有几乎固定的出题套路,这种套路很难被模仿,所以买其他的阅读数反而会带偏你的阅读习惯。建议大家反复研究真题阅读,要精读,怎样是精读呢?我来讲一下,一篇文章的所有长难句都整理出来分析句子结构,每一句话都能翻译出来,这就是精读了。精读很费时间,最开始的时候我一个早上只能精读一篇,但是我精读了5年的真题,后面做阅读就很轻松了,感觉真题快做完的时候再继续精读。我总共精读了有8年的真题阅读,所有真题至少都做了两遍,所以高分都是汗水堆积起来的,没有捷径。到了10月份的时候我开始准备作文,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去背模板,改卷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看到模板作文基本都是低分!我在看作文的时候就是研究好词好句,写作结构,最重要是看模范作文怎么去把握漫画的实际含义。看几篇之后就尝试自己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A的核心内容主要涵盖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统计热力学,化学平衡,电化学,动力学以及表面现象等几个大的板块。这些知识既是理论基础,也是实际应用的关键,理解和掌握它们至关重要。
热力学三大定律是理解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尤其是第二定律的熵增原理和卡诺定理,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对这部分,建议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
统计热力学部分,理解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和微观状态的概念是关键,比如玻尔兹曼分布律和吉布斯-杜亥姆方程。这部分理论性强,需耐心思考和反复推导。
化学平衡和酸碱反应是物理化学中的重要概念,理解化学平衡常数Kc或Kp的意义,掌握如何计算和利用它们来预测反应方向是非常实用的技能。电化学部分则要理解电池电动势的产生和Nernst方程的应用。
动力学部分,熟悉速率常数的测定方法,如Arrhenius公式,以及反应机理的探讨都是考试的重点。表面现象的学习,包括吸附、表面张力、胶体等内容,需理解其基本原理,并能解释相关实验现象。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要只是死记硬背公式,应尝试理解和推导。定期做题和回顾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你检查理解程度,找出薄弱点,及时复习。参与讨论或者找到学习小组,共同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