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红宝书》被视为唯一的命题来源,或许有人认为它的组织结构不太清晰,但这并不妨碍你自行创造条理性。你可以尝试用方框圈出关键名词,用下划线标注重要词汇,或者为一系列观点编号。不过,记得不要过度标记,以免混淆重点。其次,对红宝书中引用的名言(即引号内的内容)做出标记,并了解它们所属的知识框架,这些都是常见的考核点。此外,充分运用肖秀荣的1000题。完成练习后,要在《红宝书》中找到每个选择题对应的概念。特别是对于错误的答案,不应仅依赖答案解析,务必回溯原文加深理解。同时,将1000题中易错或复杂的部分添加到《红宝书》的相关部分,便于后续查阅和比较。我个人的策略是:首次阅读时,深入研读每一章节,并在书上标出层次和重点,然后做相应的单选题。由于多选题难度较大,初次接触可能会削弱信心,所以放在第二轮。第一轮的目标是奠定基础。第二次,根据之前标记的重点重新阅读,每读完一章就做一章多选题。这一阶段旨在强化和提升。第三次,使用历年真题及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来实战演练(只做选择题),确保明确每题源于《红宝书》的哪个部分。这一步骤重在填补知识空白,培养考试手感。考研政治的分数差异主要体现在选择题,主观题大家相差不大。而在选择题中,多选题尤其关键。因此,复习的核心就是攻克选择题。经过三次循环学习,选择题的掌握程度应该相当不错了。除此之外,还有三项额外任务:A. 抄录肖秀荣形势与政策的选择题答案,大致记住即可,无需过多投入时间。B. 自行整理经常考且容易混淆的信息,例如党的重要会议日期和主要内容。C. 梳理主观题。将肖秀荣最后四套题中的大题按照不同主题用自己的话重写一遍,考前一周全力以赴地背诵。我的政治主观题得分,全赖于考前一周的集中归纳和记忆,没有花费更多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词汇比较重要,建议一战的学弟学妹大三下就可以开始背考研单词了。单词书我用的是朱伟的《恋恋有词》,相对于其他单词书的优点是它划分了高中低频词汇,这几部分词汇一定要好好背,后面附页的词汇可根据自己时间安排是否背诵。背单词阶段不用急着做阅读,因为这个时候你词汇量还没有积累起来,做阅读可能效果不大。大三下要把词汇搞定,暑假可以试着开始做英语真题,我是先做的阅读,翻译和新题型可以不做,可以跟着阅读翻译找找感觉,也看看自己和标准翻译的差距,到后期可以积累不少。近几年的阅读部分,我是边做边翻译的。阅读做完差不多是暑假末或大四上开学初,这个时候可以开始上手二刷真题了,我做了三到四遍的样子,第一遍做阅读,做完后看自己哪儿错了,然后根据答案看能不能找到正确答案在原文对应的位置,第二遍可以做套卷,最后一遍主要是边做边翻译阅读的句子。建议可以留一到两套今年的真题,可以用于后期测验自己整体复习效果。作文我用的是王江涛的作文书。
考研专业课方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等人的主要思想进行系统学习。这个科目涵盖的内容广泛,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到科学社会主义,都需深入理解和记忆。我的学习策略是先梳理出每个部分的主要脉络,逐个击破。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我会着重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会重点关注剩余价值理论。我会定期做笔记,凭整理思维导图来巩固记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则更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门课需关注中国的社会现状,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以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我在学习这门课时,会尽量阅读最新的政策文件和学术论文,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问题。我会尝试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这些问题,提升自有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会进行模拟试题的训练,这有助于熟悉考试的题型和时间分配。对论述题,我会提前准备一些关键论点和实例,以便于在考试中快速组织答案。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我提高理解力的重要方式,凭与同学的交流,我能听到不同的观点,这对深化理解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