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门课,前期主要重心是选择题的提升。分析题拉开的差距并不大,因此前期要多刷书,然后刷题,不断地巩固那些零散的知识点,提高选择题命中率。我是用的主流的肖秀荣老师路线,后期通过背8套卷和4套卷,来提升分析题,17年的政治,肖老的4套卷应该是全部命中了,所以还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但是16年的政治,肖老的好像只命中了一道题,命题组可能是反押题模式,所以这也加大了不确定性,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的题目已经很少有那种纯记忆性的知识点,更多的是以时事为背景出的需要自己理解的题目,因此不能以为政治只是背就可以解决的,要提早开始计划。打基础9月~10月这阶段主要是了解考研政治主要内容,全局概览,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例如,搞清楚,考研政治都考些什么?分为那几大块?每一块怎么考?要怎么复习?哪块是重点、难点?要用多长时间来消灭?准备的思路、方向很重要~~资料参考:《考研大纲》《肖秀荣.1000题》《考研大纲》白纸黑字,彻底看晕,不过仍然坚持下来了,从头到尾爬完了一遍。第一遍做选择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可以写在白纸上,最后一遍再写在书上,肖老师的建议是做3遍~~复习的时间与时长:由于我向来鄙视政治,所以舍不得在上面花太多时间或者占用黄金时间,所以一般都在中午吃过饭后,拿着大纲,站在宿舍阳台上遍看边划,看1个小时左右开始犯困,正好午睡。晚上睡觉之前,趴在床上做1000题,做完了准备睡觉ing。这样一天差不多花费2小时在政治上。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太重要了,18年和16年一样,太多人倒在了数学上。个人认为数学高分具备两个条件:足够的题+强大的心足够的题:推荐使用李正元、范培华的粉皮复习全书,编写合理,难度适中,且配套练习题比较实用。其次,购买一本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口碑首选,没啥好说的;小题辅以660或者1000题,选其中一本足够;以上完成一遍后,梳理错题,自己再做一遍就可以着手系统训练。后期试卷使用:历年数三真题(重要性随着近年的难度上升而降低,题型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但是需要重视),合工大超越五套题(13-18),共创五套题(15-18),超越题目综合性强,且很多题虽然难但又不是偏题,很适合考研,有空多做几遍。如果觉得以上题量还不够用,《最后超越135》,李正元,范培华的《数学预测试卷》,李永乐《决胜冲刺6+2》均可以拿来练手。强大的心:18数学考研四道选择题在最后10分钟,猜对了三道题我会乱说。。。总之,遇到难题一定要淡定,如果你准备了很充分又觉得难势必对于别人来说也会很难,那种考数学提前交卷的不必理会,毕竟谁特么不会计算错了,难道真的不检查吗!大部分都是放弃了提前交的白卷。当然考试之前也可以锻炼下心态,比如拿张宇最后8套卷,4套卷来锻炼下小心脏。以上,仅供参考。
考研英语方面:
做完第一遍真题大概大四开学一个月,然后做第二遍就按照题型来,阅读,翻译,完型,作文(完型不想做就可以忽略掉了)期间,如果真题还有不认识的词语就背背这个,我记得将军虎的书会送一个真题小册子就背这个就好了。然后基本套路大家就清楚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做模拟题,如果有的题出的不好,会把你做真题的节奏打乱。作文的话,一篇整齐清楚的文章,能提升印象分,花点时间来准备,是个技术难度不高但回报很高的工作。具体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大概拟下框架,然后再进行答题纸上的书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石油地质综合的核心是地质基础,包括岩石学、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要求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特性,特别是沉积岩,因它们是石油的主要储藏场所。地层学则需熟悉全球的地层系统和地层单位,以便于判断可能的油气储藏层。构造地质学涉及到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数据解读,这对识别油气生成和迁移的地质构造环境至关重要。
石油地质学中的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成因理论也是关键点。需理解有机物质如何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不同的油源岩。石油的分布规律,如烃指纹技术,帮助在大量地质数据中找到石油的踪迹。
再者,石油勘探技术和测井解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需掌握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了解如何凭地震图像来揭示地下结构。测井数据的解读是确定油气层特性的主要手段,需熟练掌握各种测井曲线的含义及其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油气田开发部分,包括油藏工程和钻井工程,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理解油藏的压力分布、流体性质和产能预测,以及掌握钻井设计和完井技术,都是为了实现高效、安全的油气开采。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要熟读教材,还要多做案例分析,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教师的研究项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复杂的地质概念,凭制作模型或图表帮助记忆。定期的自我测试和模拟考试,则有助于检查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