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税收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政治是一项付出和产出成正比的科目。我有一个同学考北外高翻,北外初试是不看政治的,只要过线就好。他对政治复习一直都不太重视,我记得十一月份的时候,他还在第一轮看书阶段,最后考了60多分。从这个同学身上可以看得出,其实你对政治重视程度决定你的分数。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研数学的学习中,有些章节难度较高,深入研究会相当繁琐,但如今的考试已较少涉及这些过时的内容,因此可以适度调整学习重心。数学复习切记要提早启动!同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务必通读课本并完成课后习题。从3月到6月,你应该能初步完成课本的第一轮复习,对哪些高频必考知识点心中有数。暑假期间是强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可进行全书的第二轮复习及加强训练。9月起,建议按板块进行专项练习,线性代数方面,我推荐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配合同类教材如张宇十八讲。10月中旬,开始着手30年真题,每天一套,严格按时限作答。进入12月,通过张宇的8套和4套模拟题进行实战演练。模拟题的计算量较大,实际考试虽可能不如模拟题难,但由于考场压力,你的得分可能会略低于平时。因此,模拟测试的作用不容忽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的核心在于真题。不应仅仅将它视为普通的练习题,而应视其为一本有待深度剖析的书籍。每个单词、每个句子都需细细琢磨,包括阅读理解的问题和选择项亦然。每次操练时,要探究为何选择某个答案,能否在文中找到支持的理由?又为何不选其他选项?到了后期,我在第三次做真题时,便从应试策略角度做了大量整理,例如哪些部分常常成为考点,如主题、例证、转折或个人见解等。正确答案具备何种特征?错误选项通常如何误导?真题文章的构造有何独特之处?审题时需关注什么要点?仅是阅读理解我就积累了厚厚几页笔记。此外,翻译和写作也有很多可归纳的部分,比如翻译中常见的词汇、常用的句式、怎样处理被动语态和否定表达,以及各种情景的识别标志等。这些内容或许许多教材都有提及,但我坚信只有当你真正消化吸收,或是自己亲手提炼出来,它们才真正属于你。我个人总结的这些资料,在备考研究生英语的过程中对我大有助益。但请注意,这样的总结基于你已对真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是研究,而非简单的完成题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基础理论是基石。这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均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这些知识需深入理解,因它们构成了分析经济问题的基础。我会建议你凭阅读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或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来构建这个框架,并结合案例进行理解和记忆。
把握模型和公式至关重要。比如IS-LM模型、AD-AS模型、索罗增长模型等,这些都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并理解这些模型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运用它们去解释实际经济现象。你尝试画图辅助理解,这往往比单纯的记忆更有效。
再者,实证分析和政策评估也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需熟悉如何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例如回归分析,以及如何按结果进行政策解读。关注当前经济热点,将所学理论应用于现实,这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习经济学,理解重于记忆。尽可能多地思考、讨论和应用,不只是死记硬背。例如,你尝试自己设计一些经济问题,用学到的理论去解答。或者参与学术论坛,与他人交流观点,这样能帮助深化理解。
定期复习和做题同样重要。你找一些历年的试题或者模拟题来做,凭实战演练检验自有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
保持对经济学的热情和兴趣。这不仅会使学习过程更为愉快,能激发你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毅力。毕竟,真正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一次考试,是为了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