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的教学大纲有不少改动,但实质内容依旧相似。初期阶段,我把重心放在挑选填空题上,而到了后期,我会重点复习蒋中挺的冲刺必备知识点,主要是为了巩固选择题部分。大题在早期无需过多关注,临考的最后一周,集中精力背诵肖秀荣的四套模拟卷就足够了,不必逐字逐句地硬记。我个人的方法是将大题拆解为各个要点,学习肖秀荣如何组织答案,并按照关键点来作答。经过这四套卷子的训练,应试能力会得到显著提升。还有,切勿过分依赖预测题!近年来,反预测的趋势日益凸显,靠预测风险很大!基础知识的积累才是王道,熟记常用论述,在考试时无论遇到何种问题都能应对自如。通常来说,选择题得分的两倍可作为你最终成绩的大致估算。对于政治而言,多选题至关重要,每个题目价值2分,剔除明显错误的选项后,剩余的选择往往就是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原理除外)。
考研数学方面:
我数学不好,先是看书打基础,然后做36讲上面对应的题目,等基础课结束了就买了1000题,然后开始强化复习,主要是专题突破,总结了很多技巧和方法,我都记在了笔记本上以便日后复习,然后做1000题。但是一定要交叉做题,比如在看线代书时也要做一定量的高数。第二遍是从9月到10月底,除了上课,重复第一遍的过程,但这一遍要注意的是,不要走过场,不要自己感觉会就不动手,而且要把公示尽量的记全,平时想到就要默写一下,想不起来就要及时翻笔记,长此以往,效果非常显著。这一遍也要做标记,以前不会的现在会了的、忘记了的、想到新的方法的都要标记。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主要应聚焦在实际考试题目上,尤其是阅读部分,因为它涵盖了除写作外的所有题型。我初期尝试精读并翻译了五篇阅读,感觉收益颇丰,我建议你们也可以一试。至少重做五遍真题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深入理解其考核的重点。到了九月,我已经学习了许多解题策略,并不断回顾之前记忆的句子和作文,同时单词也要经常复习,不能间断。这时,我会正式启动阅读训练,涵盖2008年至2020年的真题,一次做2至4篇文章,然后务必进行详细的总结和消化。由于真题需要多次重复,所以在考试前我会再做3到4次,具体计划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它涉及到力的平衡、结构变形、稳定性等问题。深入理解梁、杆、框架等基本结构元素的受力性能,以及静定与超静定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掌握这门学科的关键。特别要重视胡克定律、应变能原理和虚功原理,这些都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熟练掌握计算技巧。结构力学中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的绘制,需大量的练习来提升速度和准确性。矩阵位移法、直接积分法、影响线绘制等复杂问题的处理,也需凭做题来不断熟悉和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切记不能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更要理解解题的过程和背后的物理意义。
再者,重视实验和实例。理论知识需凭实践来检验和深化。尝试设计一些简单的结构模型,凭实际操作去感受结构受力的变化。查阅一些实际工程案例,比如大桥的设计、隧道的开挖,会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好地理解结构力学的实际应用。
团队讨论和教师指导不容忽视。多和同学交流,共享解题思路,开拓视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及时向导师教,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往往能提供独特的洞察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