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推荐资料包括《大纲解析》、《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肖秀荣的时事政治以及他的8套卷和最后4套卷。大纲发布后着手准备也完全来得及。花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仔细阅读大纲解析,并配合每章节完成对应的《1000题》。第一轮结束后,可浏览历年真题,侧重练习选择题,对论述题有个大致理解。接下来的二刷依旧以大纲解析和《1000题》为主,条件允许的话,考虑添置《风中劲草》进行背诵,这本书实际上是政治红宝书的精简版,是否购买视个人需求而定。接着,按时序学习时政内容,不断做模拟试题。政治复习至少需两轮,时间投入会逐渐增多,最后阶段要大量背诵模拟题,确保考试时能有充足论据。特别提醒视力不佳或写字较小的女生,在答题时尽量书写清晰,加大字距和行距,既让阅卷老师看起来舒适,也能在有限的字数内展现出更多的内容,节省时间和精力。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今年题目比较难,但是高分的也大有人在。我从四月份开始一口气完成了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的辅导书,并做了两本儿在我心目中最珍贵的笔记,基本上是每天都会拿出来翻看。然后我开始做李永乐老师的全书,上面的题型都是比较经典的题型,因为有了老师讲的内容做基础,做的时候很轻松。从十月份儿开始做历年真题,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做了从八九年到一五年的真题,留下了几套做为以后的模拟考场用。二刷真题时我用了宇哥的真题大全解,二刷结束后就开始了做模拟题,我做的模拟题有合工大五套卷,宇哥的八套卷,李永乐老师的6+2。到后期基本上是每天上午拿出三个小时来模拟考场做题,第二天上午来批改整理,错题还是挺有价值的,要多多温习。其实对于学数学来说,最百听不厌的就是多做题,你做题多了水平自然提高,巧合的是最终我的考研成绩和我的宇哥八套卷四套卷平均分是基本一致的。11月中旬到12月初:张宇八套卷和四套卷。过程如上!每天接着刷笔记!
考研英语方面:
背单词要贯穿始终。前期主要背单词,只有词汇量上去了阅读才能读懂。其次,每天坚持做阅读,目的是保持语感。每天早上背单词前可以早读,读真题的阅读理解。基础一般的,单词至少要背5、6遍吧,我听说过有单词背过10来遍的,基础好的也得尽量多背才好~从6月到8月这两个月就是阅读、翻译、单词,单词是一直都不能停的,每天都要背,翻译一天做两句话就够了,阅读第一遍做完了做第二遍,第二遍就不用翻译了,第二遍就是要研究出题思路和正确答案特点。你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把你做错的阅读摘抄在本子上,分析题目,是什么类型的题(推理题、细节题、还是猜词题等)接着分析每个选项为什么错为什么对,找出文章对应句子,理清思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工程流体力学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流体的基本性质、流动规律以及能量转换的过程。必须对流体静力学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压力的概念、 Pascal定律以及静止流体中的压强分布。这部分内容需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也需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
流体动力学是工程流体力学的重点,主要涉及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也就是著名的Navier-Stokes方程。这些基本方程的应用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中,无论是理想流体还是粘性流体,都需具备解析和数值求解的能力。尤其对动量方程的理解,它是解决许多工程问题的基础,如管道阻力、涡轮机的工作原理等。
再者,流体流动的特性,如湍流、层流、边界层理论等,也是重要考点。这部分需能够分析流体流动状态,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预测阻力、研究流体搅拌等。流体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如滑移现象、伯努利定理等,也需深入理解。
实验技能同样重要。凭实验,直观感受流体行为,验证理论,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风洞试验帮助理解和分析空气动力学问题,水泵性能试验则加深对泵和风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课堂学习是基础,课后练习巩固知识,实验操作深化理解,案例分析提升应用能力。多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开阔视野,增强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