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思想史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选择题我用的是肖1000,只做过一遍…建议大家有时间还是多过几遍,尤其是错题知识点,要标记然后反复背诵。然后就等最后的肖八、肖四、蒋五出来,选择题直接连题干答案一起背,大题分一分层次,找一下中心句,往死里背就对啦!!12月市面上各种押题买来做,选择题回归知识点,主观题要背要背要背。注意的是:不要贪多,拿到资料认真对待,要背的扎实一些,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老师会给出不同的答案,自己要归纳总结。注意答题技巧,比如得分点的罗列。每天3h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说实话数学考完心里很没底,因为平时练习经常犯计算错误,考试的时候万幸没有出现太多。数学的复习是按大路子走的,课本过一遍,课后习题做一遍,这个过程很长,大概用了两个多月。我是理科生出身,但是毕竟很久没学,所以这个过程其实相当艰难。最重要的是自己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因为实在没有时间整理错题,所以就在每部分过完之后整理了易错点。然后就是李永乐的大白本,这个过程更为艰难。个人感觉大白本的难度是略高于真题的,知识点的运用也更加灵活和复杂。不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历了这个过程,数学复习的路就完了一大半。时间充裕的话大白本可以过两遍,但是我实在时间有限,过了一遍就进入了冲刺阶段。这个时间主要是套题模拟。先是历年真题来两遍,然后是李永乐的6+2和最后10套题来两遍。最后历年真题再来一遍。考前大半个月基本保持一天两套的节奏,保持手感。说良心话考研数学并不难,最怕的就是计算失误和考场发慌。
考研英语方面:
让我们谈谈英语学习。重复三次,记忆单词是关键。坦白说,我在词汇方面吃过亏。起初,总认为单词量太大,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不如用这个时间去研究历年真题。然而,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即使第一遍没完全记住,但在做题时,你会感到很多词汇似曾相识,有时能根据上下文猜测出正确答案。因此,词汇的记忆至关重要,而且应尽早开始,最好是反复复习。我自己开始背单词的时间太晚,时间紧迫,于是买了王江涛的《十天搞定考研单词》小册子,它汇集了考研常考词汇,个人觉得挺实用。每个人的學習方法不同,找到合适的单词书是必须的。
对于英语的其他部分,如阅读理解、新题型和完形填空,你需要多做真题,甚至多次重做,尤其是要重视阅读理解的练习。至于写作,同样需要大量背诵,但更重要的是要亲自动手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这些备考策略我相信你们已经听过不少,我只是想特别强调一下词汇记忆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不要再像我一样在学习路上绕远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经济学的学习,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供求关系、边际效用、市场均衡、国民收入核算等。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框架,对理解后续复杂的经济模型和政策分析至关重要。我建议使用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经济学》,这本书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初学者。
经济学是一个动态的学科,需关注时事热点并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释。例如,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政策的调整、企业行为的研究等,都作为理解经济学原理的实际案例。我经常阅读《财经》、《经济学人》等专业杂志,以此来拓宽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再者,计算题也是经济学考试的重要部分。需熟练掌握供求曲线的移动、弹性计算、成本收益分析等基本技巧。我通常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部分知识,像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后的习题集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资源。
经济思想史部分则需理解不同经济学家的思想及其影响。从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到凯恩斯的需求管理,再到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都需深度阅读原著,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批判。我建议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这些理论产生的根源,这样更深刻地领悟其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自我总结和思考。每学习完一个章节或一位经济学家的观点后,我会尝试用自有的话复述一遍,看看是否真正理解了。定期进行模拟考试,评估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弱点,及时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