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这是投入回报率比较高的课了,我从七月中旬才开始看,感觉时间够用了,就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炼,看完一章就做相应部分的一千题。马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重点是听老师讲课,我还蛮喜欢老师的风格,会举很多例子来帮助理解。到了十月初,第一轮结束,后来又用了一个月把一千题又仔细做了一遍,之后用一周把真题中的选择和马原大题做了一遍。十一月份出了肖八,只做了选择和马原的大题,剩下的几道大题看看答案就行。到了十二月,又上了冲刺课程,效果一如既往的好,肖四出来之后就是疯狂背书,肖四是必须要背的,后期我背了肖四的大题还有米鹏压题讲义中的题,帮助还是很大的。
考研数学方面:
在10月,我启动了模拟测试,入手了李永乐的440题集。这套题里有些难度偏大的异类题,我觉得不太可能出现在真正的考试中,就跳过了,其实是我自己不会做。然而,选择题和填空题设计得很精妙,每一题都涉及多种概念,能够训练你的思维灵活性和关联性,鼓励你探索各种解决方案,所以这些题目应该特别重视。剩下的普通题目虽然看起来基础,但并不棘手,只要静心去做,就能解决,无需恐慌。
在通读一遍复习全书后,我深入研读了张宇的36讲(部分内容略过)。随后,我进行了第二次全面复习,并重新梳理了一遍习题,渐渐体会到了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这显然得益于之前的扎实学习。错题往往暴露出我们常犯的错误和难以掌握的地方,可惜今年我未能充分利用错题资源,后期过于热衷于刷题。
考研英语方面:
在考研准备初期,重点应放在记忆词汇上,尤其是高频词汇。通过研读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既能深化对词汇的理解,又能提升实际应用技能。建议购买张剑编著的真题解析集。反复操练真题是必要的,但不鼓励使用模拟题。早期阶段,你可以专注于阅读理解训练。完成每篇文章后,进行自我批改,然后逐句翻译原文,并与参考译文对比,以提高翻译技巧。同时,别忘了收集优秀的句子结构,为未来的作文储备素材。作文专项训练可安排在10月份开始。对于作文,各种类型的题目都应挑选一些来背诵,至少20篇,而书信写作则需熟悉至少10种不同类型,以覆盖各种可能的主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材料科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凝固、塑性变形等,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对初学者,一定要耐心地去理解每一个基本概念,比如晶体的晶格结构、位错理论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材料科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尽量参与实验操作,凭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凭观察实际的金属或陶瓷样品,你更好地理解不同晶体结构的区别,或者凭模拟扩散过程,理解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
再者,定期复习和做题。材料科学基础的公式多且复杂,需反复练习熟练运用。我建议每周都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把一周所学的知识整理一遍,配合适量的习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对难题,不仅要找出解题思路,还要理解为何这样解答,这样真正吸收并转化为自有的知识。
关注最新科研动态。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并不断更新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往往能帮助拓宽视野,启发思考。阅读一些权威期刊的文章,了解前沿研究,这将对深度学习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