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环境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11月底的时候《肖八》差不多就出来了,我是在知识点+错题过了2-3遍后,才开始攻克传说中的《肖八》,刚拿到还有点激动hhh。依旧是选择题每天一套并纠错,另外练习2道马原哲学的大题。我高中是文科生,暑假的时候就看了一遍肖秀荣的知识点,做了1000题。然后风中劲草出来后就开始背上面的点,然后又做了一遍1000题,然后8套卷4套卷,任汝芬的,石磊的,蒋中挺的...
考研数学方面:
自从七月初放暑假起,我就在家里投入复习,这种方式适合极度自律的人。这两个月里,我每天从早晨7点半起床,直至晚上6点半,一共学习12小时。家里的环境很惬意,简单地刷牙洗脸吃饭就能节约不少时间,无需操心洗衣买饭等琐事。早上8点开始数学的学习,直到傍晚6点半结束。头一天我会研读数学教材并制作一份精炼的笔记,这个笔记后来成为我的主要参考资料,不再需要频繁查阅课本。次日则做课后练习,改正错误,将错题整理到单独的本子里,深入思考错误原因,因为这本错题集是为自己准备的,有时只需提炼关键信息,让自己理解就好。整个假期,除去每周外出放松一天,其余时间我都按照这个作息,从早7点半学到晚11点。虽然起初有些不适应,但逐渐习惯后,并未感到太过艰难,只是长时间独处房间偶尔会有些烦躁,需要自我调节。通过暑假的努力,我完成了数学的第一轮复习,收获了一个不算厚重的笔记本来记录要点,以及一本厚厚的错题集一号。九月开学后,我每天上午专攻数学,大约花费4小时,按照李永乐全书每天一章,李永乐660题每天10题,李永乐分阶段训练每三天一章的进度进行,每完成一章都要及时纠正错误。这一轮复习持续到11月中旬。此时,我已经完成了李永乐的所有教材,同时拥有了错题集二号和更加详尽的笔记(例如,对于那些常犯错或难以记住的知识点,我会特别标注)。11月下旬开始了第三轮复习,我开始做真题,每隔一天一套,每天上午8点30至11点30模拟考试,完成后立即评分,次日上午则用于改正前一天的真题错误。于是,我又积累了一本错题集三号。至此,考研数学的复习已大致完备,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反复查看笔记和那三本错题集,为最后的冲刺做好准备。
考研英语方面:
到了十月初,你可能已完成大部分工作,那时可以开始抽出不同类型的题目来探究其出题模式。通常这些模式老师们在课堂上都会讲解,我们并不需要从头思考。关键在于根据题型分类来做题,例如,对于主旨题,你可以选取历年来的题目来检验这些规律。这种方法在实际考试中极其有效,一旦我能识别题型并定位到原文相关部分,我对答案就有很大把握。这次阅读理解的新题型我错了三道,我认为这准确地体现了我的能力水平。考试后我就预感错误可能控制在四题以内。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明白环保不仅是科技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起源、性质、影响以及解决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我特别注重了对全球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的理解,因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掌握环境法规和政策是关键。福州大学的试题往往结合实际案例,考察对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建议大家不仅要熟读教材,还要关注最新的环保政策动态,比如我国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再者,理论与实践并重。环境保护涉及到许多科学原理,如生态学、化学、地理学等,需具备扎实的理科基础。凭阅读研究报告、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曾凭分析具体的污染治理案例,理解了各种环保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这对我的学习帮助很大。
环境经济与伦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理解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掌握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的评估方法,以及探讨环境伦理问题,都能体现你对环保全面深入的理解。
复习时,我会做一些历年真题,以此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并按错误进行查漏补缺。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这对理解和记忆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