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海洋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复习的特别晚,大纲下来,教育部的红宝书上市之后我才开始复习,就用了四种资料,前期红宝书加肖秀荣的1000题,边看书边整理框架,然后做1000题,把错的知识点在红宝书上标注出来,中期背风中劲草,后期肖四任四。我连肖八都没做过,考前除了肖四大题啥都没背过,完全把宝压在了肖四上,任四就刷了选择题。后期看了看肖爷爷的时政。我选择题做的还不错,前期红宝书看的比较扎实。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我花的时间最多的一门科目,甚至比专业课还要多,当然我并不建议大家也这么做,因为每个人的情况确实差别很大,我只是想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在专业课分差拉得不是很开的时候,数学决定了你初试的总体水平。复习最重要的也是基础,李永乐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个人认为必不可少,考点要求、章节内容精讲、例题分析,该有的都有。在全书的使用上,我先是完整地看了一遍全书,知识点和例题都是看,我在看的过程中把教材当作参考,遇到疑点难点再去翻教材,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但我觉得效果还可以,不过建议大家还是按照基本的步骤,先去看一遍教材,一遍就够了,然后好好利用全书。我在看完一遍之后,自己动笔又把所有例题独立地做了一遍,写了满满一个练习本,也找到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学习难点,这些成了我之后反复查看的精华,一定要把它们整理出来。关于《基础过关660题》,我也做了,而且花了挺长时间去做《660题》,效果是有的,但我感觉作用有限,《660题》中大概70%是基础题,还有20%到30%是比较难的题,要么方法不常见,要么知识点生僻,做起来比较浪费时间,作为一种拓展练习是可以的,但花在上面的时间切不可太多,当然,数学我也准备了《历年真题权威解析》,同样是作为模拟自测,我到大概最后一个月开始做的数学真题,从2005-2019年,每一年的真题都完整做了一遍,这里提醒一下,2007年以前题型设置和现在的不太一样,比较陈旧,因而实际上真题练习从2007年开始即可。我每次模拟都是严格划定时间,3个小时做完停笔,最开始的时候总有一两题做不完,不过熟练之后基本上都能按时完成,。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开始复习在4月,单词用的朱伟恋恋有词,听了两遍,背王江涛20篇范文,6月份开始做真题,掐时间做,下午2点到5点,做完对答案分析卷面,先把作文翻译解决掉,翻译对答案分析表达方式技巧,把不熟悉的单词抄下来反复背,作文我是每周写一篇,然后让老师给批改,主要看有没有用词语法错误,老师每篇都会给加一些高端一点的句子,这样日积月累下来我的作文写得还不错。然后分析阅读,一句一句撸顺,不会的单词或者读不懂的句子就查辅导书或者字典,一点一点琢磨,有的干脆背下来,一篇文章分析完再做一遍题目,有错的就标出来,分析错在哪里,之后复习的时候反复看,最后看翻译和新题型。分析的比较细,最后真题做了近年的,不过大家从05年开始就可以,太早的在篇章内容上会和现在的不太符合。
考研专业课方面:
声学基础是研究声音传播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包括理论声学、实验声学以及应用声学等内容。在备考时,你需深入理解声波的基本概念,如频率、波长、速度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声的产生、传播、吸收和反射等基本现象的理解也很重要。对理论部分,声场的计算和分析是难点,需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和定理。别忘了关注实际应用,比如水下声学,这部分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中。
数字电路是电子工程的基础,主要涉及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能绘制各种逻辑门的符号和特性曲线是非常基础的。要掌握如何用这些基本元件构建复杂电路,例如全加器、寄存器、计数器等。数字电路的学习重在理解逻辑功能和设计思路,多做练习题目,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摩尔定律和卡诺图进行化简。
在复习这两门课程时,我建议采用以下策略:一是定期复习,不断巩固基础知识;二是做大量的习题,凭实践加深理解;三是参加讨论组或找同伴一起讨论,这样碰撞出不同的思考角度;四是关注科研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面对哪一科,都需耐心和毅力,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也要注意调整自有的心态,避免过度压力。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合理的时间管理和好的身心状态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