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很多年没碰过政治,所以跟了辅导班,个人感觉很有用的。7月中旬开始上课,连续上了一周然后我自己回去每晚读讲义,因为上课的时候比较走心,所以也记住了不少东西。9月开始看肖秀荣那本大厚书,但这个时候看已经晚了,身边很多人早就开始看了,我边看边勾画自己觉得是重点的地方,每看一章就配合做1000题,将错题标注下来,这样过完一遍之后已经将近10月中旬了。第二遍我只看自己画的和书上已经标注的重点,再做1000题,然后继续用彩笔继续标注第二遍还做错的题。11月中旬买了风中劲草,但是那个太多了,我没背,就过了2遍,同时刷真题的选择题和1000题的错题,一天刷一套。进入12月以后,陆陆续续各种模拟卷就出来了,我只想说肖秀荣的4套卷8套卷必须买,其他的比如蒋中挺,任汝芬,米鹏,石磊等等你可以买来刷选择题。大题其实各位老师压得都差不多,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等模拟卷出来以后就开始背大题了,可能我政治敏感度差,大题很难背 想要背熟需要很多时间,我当时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最后的20多天里肖4蒋5一起背,最后的时间可以说非常非常紧,所以导致我哪个都没背熟,最后上考场一看都是肖4的题但是由于背的不太熟答得也不是十分顺手,选择题我也觉得挺难,最后只有60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水平不太自信,只通过了四级考试,因此特别关注英语学习,每天都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我选择的教材是黄皮书,但具体效果如何,还得看个人的理解和努力。每日的学习流程无非是上课、总结方法和策略,简单来说,英语学习就是记忆与实践,包括记单词、诵读佳句、培养语感,以及大量的阅读练习。实际上,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吓人。
在开始做考研英语真题之前,我先完成了一本模拟试题集。虽然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做模拟题,但我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如此。如果能深入理解真题中的每个句子结构、含义、词汇及文章架构,这需要大量的思考时间。将这些宝贵的时间消耗在模拟题上,既无益也浪费。我在做每一套模拟题时都会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限制来进行。
我找来了过去十五年英语真题的Word版本,将每篇阅读理解的句子分割并留白,打印出来。完成后,我会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翻译,并与标准答案对比。我喜欢标注出陌生词汇,通读全文来记忆它们,这样做有助于快速掌握新词,同时提升语感。我坚持每天固定时间朗读真题原文。
完成阅读部分后,我会仔细分析正确和错误的答案背后的原因。我使用的是丁晓钟的真题解析,当然,黄皮书也是不错的选择。
考研专业课方面: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和心理测量学等核心领域。在复习时,你需对每个部分都有扎实的理解,也要把握各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实验心理学中的理论往往能在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中找到应用,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则能帮助理解普通心理学的原理。
对普通心理学,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是关键。尽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例子,这有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实验心理学,除了掌握基本实验设计和分析方法,还要理解经典实验背后的逻辑和启示。
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需理解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教育如何影响这些过程。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帮助你形成更全面的理解。
心理统计学和心理测量学是许多考生感到困难的部分。我认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比如t检验、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实践操作,如使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也是提升这部分能力的有效方式。至于心理测量,理解各种量表的编制原理和信效度评估,能够帮助你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明智的选。
在学习方法上,我个人推崇深度学习非浅层学习。这意味着不仅要知识点,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尝试将知识融会贯通。定期自我检测,如做模拟试题,帮助你评估学习效果并找出薄弱环节。参加学习小组或找一个研友一起讨论,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