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精讲精练》中的"框架体系"、"复习指南"、"关键知识点提示"、"命题者观点"以及"知识点结构图"等部分极为关键。在复习时,不应立即跳入具体知识点的学习,而应首先熟悉这些板块,以便对知识架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及难点有清晰的理解,如此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书中,肖老详细标注了每个知识点可能遇到的题型,区分其为"一般认知"或"重要考点",并指明历年出现的试题类型,工作做得十分细致。阅读知识点时,可依据这些指导调整你的学习重心,特别是对于标记为"分析题重要考点"的部分,务必牢记,但记忆应当基于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复习投入最多,源于从小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复习过程中,我逐渐感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像是在受苦,而解数学题则成为一种乐趣。如果时间允许,我推荐首先阅读教材。我尝试过粗略浏览,但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于是转向使用复习全书,并在遇到困惑时回头查阅教材。初次研读进度较慢,每天仅能完成十几页。我还购买了660题,尽管只是选择和填空,但我发现解答起来相当吃力,这让我备受挫败,最终选择了放弃。第二次复习后,我意识到选择填空的重要性,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书,然而仍然进展困难。我只能借助答案,记录下我不熟悉的方法。很多题目都有相似之处,一旦掌握了方法,难度就降低了。接着,我挑战了400题,难度颇高。起初做模拟题,我首选400题,但它依然让我受挫。于是,我转向真实的试题,发现它们不仅简单,还有规律可循。通过不断做真题,整理错误,找出知识盲区,然后回到复习全书寻找答案。这样,400题对我来说也不再那么艰难了。最终,我在数学上的成绩还算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一定的掌握。这主要得益于我借鉴了一些资深人士的方法,并结合了我个人的学习风格。词汇记忆确实是个挑战,我曾尽力去攻克,大概看了两三遍,后来还购入了张健的大黄本。购买两套就绰绰有余,尽管推荐多次复习,但实际操作中时间相当紧张。相比其他人,我每天投入学习的时间并不算多。我的策略是专注于真题,反复练习,这是第一条经验。其次,我按照主题来安排,首先是翻译,接着是阅读,再是新题型,然后是完形填空,最后是写作。每个部分完成后都会进行总结,总结的过程远比做题更重要,因为了解每一个单词和句型,理清文章脉络和主旨,熟悉题目类型及解题技巧才是关键。时常反思并调整复习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英语见效缓慢,但这需要毅力坚持。我希望你们也能广泛汲取他人优点,以自我为中心,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体系。另外,如果英语基础较弱,我建议可以背诵真题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对于专业课程我不建议死记硬背,但对于英语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数字电路”是电子科学的基础,主要涵盖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这部分知识需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比如“与非”、“或非”等逻辑运算,以及真值表、卡诺图等工具的运用。理解并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分析方法至关重要,例如,如何凭简化复杂电路来找出其功能。我个人觉得动手做题是提高这部分能力的有效方式,凭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信号系统”则更偏向于理论分析,包括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傅立叶变换等内容。这部分需较强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复变函数和微积分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先从理解基本概念开始,比如系统的因果性和稳定性,深入到傅立叶分析,这是分析信号和系统的重要工具。掌握Z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的运用,这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多做一些例题和习题,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
在复习这两个科目时,我强烈推荐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教材提供全面的基础知识,参考书或网络资源则能提供更多的实例和解题技巧。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的训练,能够帮助你适应考试节奏,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