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大纲解析2遍+肖秀荣1000题2遍(一遍正常做一遍复习错题)+风中劲草课本1遍配套习题1遍+二十天二十题(背熟)+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包括选择题全部背熟!)+任汝芬最后四套+风中劲草最后四套 1、大纲解析太重要了!任何参考书都无法替代!一定得扎实的至少2遍!但是如果你本身对政治不来电,一定要多翻几遍!2、1000题的话太经典了,是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手册~!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着急看答案,一定会大纲解析找一找!并标注出来!此外复习错题也很重要!1000题是提高选择正确率的重要法宝~3、风中劲草很适合抓重点~!习题也编的不错,特别是把历年真题都收录了!但是它的知识点是精编版,不建议过度依赖,还是要看大纲解析~4、肖秀荣最后四套命中率太高了!!!今年应该至少命中三道大题,一道沾边;去年命中两道的样子!这个题用过的人都知道,太重要了!!!5、二十天二十题、风中劲草最后四套题和任汝芬最后四套都要看,但第一个是侧重简答后两者侧重选择就好~! 我对政治不是那么的头疼,从大纲解析出来(九月份以后)才复习的。没有通篇背过大纲解析,只把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背熟,就上考场了,当时选择做的也比较顺,简答有四个都非常有底,所以成绩还是说的过去。但是如果你对政治非常头疼,建议还是要多下点功夫的~ 毕竟政治到时候不过线还是很吃亏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教材看了2遍,结合着大纲范围看,课后的练习多做基础题型。看完课本之后开始做高分速成,大概做了3.4遍吧,这本书很薄,相比核心笔记也简单许多,大部分是基础题型,刷起来很快。核心笔记刷了2遍,这本书虽然有些题也是有难度,但总体来说知识点和题型总结的非常好,多刷几遍对于提高数学绝对很有帮助。大概10月份开始做库,真题不多,尽量留着整套的掐时间做。个人建议数学准备两个笔记本,一个用来整理知识点和常考题型,另一个用来记错题。说来还惭愧,我的错题没有坚持下去,知识点倒整理的比较完整,后面直接当教材看了,基本做的题都能从上面找到归纳,也是花了很多精力,欣慰的是这门付出是和收获成正比哒。
考研英语方面:
自我评估我的英文水平还算不错,因此我没有在这项技能上下过多功夫。大约在八月中旬,我开始了首篇考研阅读。接下来的一个月,即八月中旬至九月中旬,我完成了150篇基础篇的练习,用的是十年前的版本,每天处理两篇文章,同时解决词汇问题,这样的下午时光便悄然流逝。进入九月中旬到十一月,我研读了张剑的真题集,并觉得颇有收获。到了十一月至十二月,我挑战了12年的150篇基础篇,设定每70分钟完成四篇阅读,错误率通常在1到6个之间,平均下来是3个,我觉得这个表现尚可接受。此时,我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写作部分。在这个阶段,我对真题进行了第二次回顾(第三次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两次之后大部分答案已经牢记于心,但新词汇必须全部掌握)。最后,在十二月到一月间,我购买了《最后5套题》和何凯文的《最后8套题》来进行全面模拟测试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科学基础”涵盖了晶体结构、相图、扩散、凝固、塑性变形、蠕变、断裂力学等多个重要领域。对晶体结构,理解各种晶系、布拉伐格子以及原子间的键合类型至关重要。我建议使用图表法来记忆,配合实际的例子加深理解,比如金属、半导体和离子晶体的不同特性。
深入理解和应用相图是考试的重点。你需熟练掌握单一成分系统、二元系统和多元系统的相图分析,特别注意杠杆定律和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的应用。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实际案例,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扩散和凝固过程的理解也是难点。对扩散,要明白菲克定律并能计算扩散系数;对凝固,理解液态到固态转变的过程,包括形核机制和生长方式,这些都需凭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来深化理解。
至于材料的力学性能部分,从弹性、塑性到断裂力学,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特别是断裂力学,了解裂纹扩展的动力学模型,如Paris法则,以及影响因素如应力强度因子,都是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烈推荐主动学习非被动接受。不仅仅是听课和看书,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凭实践来巩固知识。讨论和合作也很重要,你找到学习小组或者导师进行问题的研讨。
利用在线资源和研究论文也能帮助你深入理解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凭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你了解到材料科学的前沿动态,这不仅拓宽视野,也可能为答题提供新颖的观点。
保持好的心态也是成功的关键。面对困难时,要有毅力去克服,也要学会放松,保持充足的休息,这样保证高效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