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也是从7月份开始的,每天用差不多一个半小时,有同学可能不看重政治这块,但是提早复习后面留给专业课的时间才会越多。我用了蒋中挺的复习全书,在这里我想推荐肖秀荣的政治书,毕竟肖大大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将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错题抄到本上,到最后可以根据本上的错题来查看哪块的知识没掌握。在冲刺阶段我买了肖八、肖四、蒋五以及小黄书,肖四是一定要背熟的。11月份乃至12月份政治背诵的时间会占很多。
考研数学方面:
从十一月中旬直至初试,我会在暑假结束后启动真题练习。我认为无需追溯至30年前的试题,近15年的题目足以应对。我选择的是李王版本的真题权威解析,它的编排很实用,前面是以完整试卷的形式,后面则是按章节归纳历年试题,我个人非常推荐。我的策略是首先整套地做,严格计时以模仿真实的考试环境,每次完成后计算得分,并整理错误。接着继续下一套。如此连续几周完成所有真题,你将明显感受到进步。然后再按章节逐一攻克,找出知识盲点,标记错误。到了第三次,你可以专注于之前标记的错题,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无误。
考研英语方面:
提升阅读速度的关键在于,要有意识地挑选各种不同领域和主题的英文文章来阅读,把它融入日常生活,不仅仅限于备考时。当你可以自然而然地理解一篇文章,哪怕只是大致领会意思,这比生搬硬套的方法要高效得多。进入12月,留给我做的真题只剩下最近两年的,我打算把这些保留到最后用来模拟考试,因此一直没有动它们。于是购买了张剑的最后五套试题集。这套试卷可让我吃尽苦头,有一次阅读部分竟然只答对了5或6题,照此下去,得分可能连40分都达不到,当时我失落了很久。但看到论坛上其他人的情况也类似,我就释怀了。在最后两周,我完成了最近两年的试卷,平均错误大约3题,带着期望达到60分以上的心态,我步入了考场。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地质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和地貌学等。矿物学和岩石学是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础,它们讲述了地球上各种岩石和矿物的形成、性质和分布。掌握这些知识,读懂地壳的"文字"。我会建议大家凭实验和实地考察来深化理解,比如观察不同类型的岩石标本,或者去野外实地观察地质构造。
地层学和古生物学帮助解读地球历史的“年轮”。凭对化石的研究,推断过去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演化。构造地质学则关注地球表面的变形和运动,如板块构造理论,这是理解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工具。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并绘制地质图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地貌学研究的是地形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揭示了风化、侵蚀、沉积等地表作用的影响。我推荐大家多参与户外实习,亲眼看一看河流如何雕刻山谷,冰川如何塑造山脉,这样会使理解更加生动深刻。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应用。尝试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例如,分析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如何影响其资源分布,或者预测一次地质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定期复习和讨论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你找几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一起探讨难题,互相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