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开学以后大四上半年不像其他学校一样专心复习就可以基本没课,我们学校课比大一大二还多,超级难过,所以每天有时间就会复习看书,政治后面几章内容比较好看,而且我平时又喜欢看一些历史,所以比较容易,十月底左右把精讲精练看完一遍。因为肖秀荣八套卷也就是平时说的肖八十一月中旬才出,所以我又把之前一千题上的错题过了一遍,还做了历年真题的选择题。肖八出来以后就开始做肖八了,不要过分在意分数,肖大也说过,肖八主要是查漏补缺,所以难度会比真题稍微大一些。至于分析题,因为我高中理科生没学过哲学,所以第一道马原大题的原理还是比较难,但是同学高中学文科的,可以问他们,或者查书上的原理对着来,熟能生巧,常考的也就那些,多练几道就差不多了,考场答题时候一定要结合材料才可以。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真题一套一套地做吧。这个阶段不要因为整理背诵专业课比较繁重而抛下英语,请继续做题吧。并且,你要开始认真准备考试作文了,背范文绝对有用。真题第二遍:揣摩每个选项错在哪里,是过度引申还是偷龙换柱类似的错误。而且是对着第一遍自己做的翻译来选择~然后对着张剑的解析看,这样做可以形成一个做考研阅读的思路。因为有的选项实在是奇葩,所以揣摩阅读的思路很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基础综合涵盖了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法规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我建议从宏观层面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社会功能,再深入到各个子领域的具体理论和实践。例如,教育学原理中的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或是教育心理学中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都需深刻理解并能灵活应用。
对中外教育史的学习,我建议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期的教育形态和发展脉络,对比分析其差异和共性,这样既能增加记忆的兴趣,又能深化对教育历史的理解。例如,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西方的中世纪大学,两者都是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但其理念和形式却截然不同。
再次,教育法规部分,不仅需条文,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比如我国的《义务教育法》,不仅要熟记其内容,还要理解它对公平教育的追求,以及对每个孩子权利的保障。
我认为,做笔记和复习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我会在阅读教材或听课后立即整理笔记,将重要知识点提炼出来,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定期回顾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使用历年真题进行模拟练习,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