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使用的资料包括:《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书籍,肖秀荣的1000题集,肖四预测卷,以及田维彬的一本知识详解和一套预测试题。流程如下:九月,大纲发布后,我购买了大纲解析的红宝书,并持续阅读直至十月七日左右,这时收到了《风中劲草》,正式启动政治复习。每学习完一个章节,就对应完成《1000题》中的单选和多选部分。这个阶段大约耗时半个月,我重复阅读了两次《风中劲草》,并首次完成了《1000题》。接下来,我再次通读了一遍《风中劲草》,重做了《1000题》(这次没有在书上做标记)。从第三次开始,我的重点转向了攻克错误题目。完成《1000题》后,我对选择题的信心显著增强。加上后期的一些模拟试题,我觉得准备得相当充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肖四的模拟卷押题很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也是许多人头痛的一门课,特别是文科生跨考数学的,要早准备,我是去年12月开始准备的,也是放在上半年完成一遍课本外加一遍全书,下半年重点按时间做真题!上半年你要做的是课本,课后的习题不必都做,但每种类型你得会啊!李永乐的全书也是公认的好资料,上半年你要完成一遍,还有在后期一些定理公式你忘记的话要及时回顾课本,这是上半年你要完成的任务。下半年你要完成重点按时间做真题!数学在早上考你就在早上做真题,每天一套,一开始可能受挫严重,把不会的及时找到原因,实在不会我是找老师解决,以后会慢慢好点!数学2005-2019你做完了两到三遍,你可以吧1992-2004数学真题做做看看,这针对有余力的同学,没有余力的还是老老实实吧2005-2021真题做好,课本定理公式记好啊!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仔细说说考研英语的复习方法。首先,我们必须要有一定得词汇量,死背单词是不行的,但是如果同学的词汇量烂到一定程度,还是需要背一背单词的,现在科技很发达,我建议大家在自己手机上装一个有道词典,把单词书上每一个LIST上不熟悉的单词输入有道收藏,这样你就能建立一个类似闪卡的词汇库。坐车或者等人时,你就能打开有道闪卡,去除汉字部分,直接闪那些单词,不知道的,点一下,中文意思也会出来。方便快捷,效率非常高。(我年初背过一点点雅思单词,就这么做的,非常有效)。一个上班的功夫,车上能闪掉四百个单词左右,背单词就应该是快速多遍,很少有人可以过目不忘。其次,就是通过做真题阅读理解,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可以直接把真题的阅读连做两篇,看看正确率。然后自己找出真题里所有不认识的单词,用彩笔做上记号,同样收藏到有道去。做完这个事情后,就是对两篇文章的理解问题,在做阅读时,最关键的法宝就是一定要有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最起码,你应该有能力快速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这样你有可能搞懂每句话的基本意思,尤其是长难句。对于每一段的中心意思,应该在阅读的时候在关键句下划线,或者圈出关键词。这些都有助于你最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最后一步就是要分析每一道题,搞清题意。作文:最后两个月的时候开始背范文,默写,自己也要尝试的写写,建议前期做阅读的时候整理写作的素材。小作文进行分类整理,熟悉每种类型的写作套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物理化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需深入理解基本概念,掌握核心定律,并能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对基础理论部分,如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理解它们的基本内涵至关重要。这些定律是分析化学反应方向、平衡状态以及过程自发性的基石。要深入理解这些定律,不仅要看书,更要多做题,凭实例去体会其内在逻辑。
化学动力学是物理化学中的另一大块,理解和运用速率方程、活化能等概念是重点。过渡态理论和碰撞理论也是这部分的重点,需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来理解这些动态过程。
再次,量子力学在分子结构中的应用是一个难点,如波函数、薛定谔方程、原子轨道等,这些都是理解分子性质的基础。这部分的学习需耐心和抽象思考,尝试将抽象的物理图像与具体的化学现象联系起来。
统计热力学和溶液理论也是考察的重点。理解和运用配分函数、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以及溶液的依数性,对预测和解释许多化学现象有极大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应用”是关键。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原理,并灵活运用。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无论是课堂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我还推荐大家参加一些讨论小组或找一个学习伙伴,共同探讨难题,互相答疑解惑,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