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关于政治学习,主要依赖记忆。由于我在一战时自视文科背景,许多知识点在高中就已经学习过,所以我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反而成了我的弱点,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二战期间,我深思熟虑后,在考前半个多月狠下心来投入背诵和理解。总的来说,面对政治,我采取了最直接但或许也是最实用的死记硬背法,这可能是大多数考研者不得已而为之的有效策略。当记忆了一定量的政治内容后,我会每天配合做一些相关的选择题,以强化记忆。我选择了肖秀荣的1000题,第一次使用铅笔作答,完成后再擦除重复练习。第二次,我标记出错误的题目,并在大纲解析中标注相关部分,随后集中精力复习这些内容。第三次,我专注于那些曾经做错的题目,以深化印象,同时也节省了时间。我从九月底才开始政治复习,因为开始得太早可能会忘记之前记住的知识,而且也会浪费时间。接近考试时,除了做选择题,我还练习了主观题,这样可以保持在考场上的答题感觉。以前老师曾告诉我,考研政治要把所有空白处都填满,这也是一个经验之谈,至少阅卷老师不会觉得你没什么可说的。
考研数学方面:
让我来简述一下应对选择填空题的策略。对于660题选择填空部分,我推荐专注于数学部分(出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这套书包含大约800道选择填空题,我当时的计划是每日攻克30题,并设定两小时为限。我会先完成所有选择题,然后再做填空题。我的进度安排是第一天做高等数学,次日做线性代数,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循环。这个方法旨在克服之前提及的记忆遗忘问题。通过这样的循环学习,每3天一个轮回,预计一个月内能完整地做一遍书中的所有题目。这样一来,一个月后,你对这些内容应该会非常熟悉了。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直至暑假之前,我每天都坚持做一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基础版)》。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建立英语阅读的习惯和语感,而非过分关注正确与否。文章应作为主要焦点,题目次之。对于是否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记忆生词,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可以尝试记忆;反之,若你觉得已有足够的词汇书应付,也可选择忽略。完成《150篇》后,暑假来临,我开始做97年至04年的历年真题阅读,同样是张剑的黄皮系列。至于每天做多少篇,我认为量力而行,我选择每天一篇。在这个阶段,要开始积累陌生词汇,并结合答案解析来深入理解文章、段落、难题以及全文翻译。尽管97-04年的试题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仍然值得一试。暑假过后,我转战05年至今的真题练习,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其参考价值逐年增加。同样的,需要记忆新词、解构题目和段落,处理复杂句子。对于真题的处理方式各有差异,有的同学会分三步走:首次做题标出生词和长难句,第二次分析文章,第三次剖析题目,如此反复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常见,也较为主流。然而,我的做法有些不同,我仅做了一遍多一点,只是对较难的文章再做一遍。我每天只专注于一篇文章,当天完成时即标记词汇、长难句,分析文章内容、题目,并翻译全文。因此,我的复习策略可能不太常规,学弟学妹们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我倾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理论还是英语阅读,我都力求细致入微,这使得我在做题时不断反思和琢磨,进展缓慢,以至于没有时间重做第二遍。你们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像打磨出称手的兵器一样。别忘了,真题不宜一次性做完,保留最后三年的试题,在考前半个月内进行限时模拟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管理学,必须明确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涉及到组织行为、决策理论、战略管理等多个领域。基础理论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等,这些都是构建你管理思维的基础。要关注现代管理学的新发展,如企业社会责任、创新管理、知识管理等。
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是关键。你凭阅读案例,尤其是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来理解理论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分析案例,思考自己处在管理者的位置会如何决策,这样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再者,管理学强调的是系统性和整体性,这就需具备好的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思考能力。我建议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将每个理论的核心观点、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对记忆和理解都有很大帮助。
做题和复习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历年真题是宝贵的资源,它们帮助你了解出题者的思路,熟悉考试的模式。每次做完题目后,不仅要核对答案,还要理解为什么这个选项正确,那个错误,以此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管理学也涉及定量分析,比如运营管理中的线性规划,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中的统计分析等。这部分需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要确保自有的数学技能不生疏,能够灵活应用到管理问题中。
在备考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也要有高效的学习。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找导师或者同学讨论,也查阅相关的学术论文,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