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选择题占到一半,重要性不容忽视。这次考研,我在10、11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重点攻选择题。这些选择题都是政治模拟题的电子版。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基础知识,每年变化不大,所以用去年的书也没关系。一共10来本电子书,我把其中的选择题都做了,每天1~2套。不熟悉的知识点,做完后一定要回归书本,看书里原话是怎么讲的,易混淆的和自己常错的知识点简单地背一下。第一遍背可能很痛苦,但背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做题的质量有所提高。由于是电子版,我就把自己所有的错题都分门别类地复制粘贴到一个word文档里,以便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考研数学方面:
大学一年级学的高等数学几乎已从记忆中消失,于是我又购入了同济和浙江大学的数学教科书,打算从头开始温习。每读完一个章节,我会立即完成对应的练习题。由于大三时专业课程繁重,留给考研复习的时间实在有限,因此我未能独立完成课后题目,大部分时间是参考答案来做的,这无疑影响了我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接着,我开始挑战复习全书,却深感挫败,发现自己几乎无法完整解答任何一道题。于是,我决定再次从头学习,尽管进度可能较快速浏览书籍稍慢,但提升显著,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此我想强调,复习次数多并不等同于掌握得好。关键在于能否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虽然我没有反复阅读多次,但我确保每次阅读的质量都极高。我还使用了张宇的真题大全解作为辅助,并购买了一套空白的真题卷进行二次练习,期间也尝试了一些模拟试题,如合工大五套卷等。建议大家在研读全书和辅导讲义时做好笔记总结,这样在后期做真题时能方便查阅。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楼主来说,复习英语是一项挑战。对于英语学习,我提议基础扎实的同学可以直接通过真题来提升,而如果和我水平相近,建议先攻克一下长难句。你可以选择使用红宝书或恋恋有词作为单词书籍,每日规划完成两单元,并且记住持之以恒地复习,虽然初期可能感到艰难,但后期会渐入佳境。关于真题,我是在六月启动的,这里插一句,真题是最有价值的资源,无需去做那些模拟题,它们并不实用。推荐的真题参考书有张剑黄皮书或何凯文的系列。起初专注于阅读理解,从1997年开始,每天下午解决两篇,务必深入理解解析,并标记陌生词汇。我对阅读部分总共进行了四轮练习,第一轮非常吃力;第二轮则需启用全新真题,再次实践,同样重视解析,剖析长难句,研究每个选项的对错原因;第三轮时,做完题目后,在空白纸上全篇翻译,不依赖解析,之后与解析对照;第四轮,你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没有不认识的单词,能分析出每句话的结构,对每个选项都能解释得头头是道。这样准备充分,你便可以信心满满地步入考场。考试前几天,选取未做的近几年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模拟实战,以保持手感。至于英语作文,我在十一月开始背诵,使用的教材是王江涛的,尽管反复遗忘,最终只背了二十篇,但也足够应对考试了。考试时,时间绰绰有余,沉着冷静,把记忆中的内容写上去就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础化学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在四川大学的考研中,这个科目显得尤为重要,因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石。
无机化学部分,理解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至关重要。你需掌握元素的性质如何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物质的化学反应。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和计算也是常考点,需凭大量习题来熟练应用。
有机化学主要关注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重点在于理解各类官能团的特性,熟悉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如取代、加成、消除等,并能准确推断反应机理。记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时,尝试构建模型,用视觉化的方式加深印象。
再者,物理化学部分,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是基础,理解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动力学部分则要求掌握反应速率、活化能等概念,能进行速率方程的确定和反应机理的推测。
对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是关键。不要死记硬背,是要深入理解每一个化学原理和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做大量的练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式,特别是历年真题,它们帮助你了解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小组讨论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工具,凭与他人的交流,发现自有的盲点,提升理解深度。
在复习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也十分重要。面对困难时,每一个难题都是通向成功的阶梯,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坚持下去,自己,你一定能在基础化学这门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