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用的教材:肖秀荣三件套,肖八,肖四还有徐涛的小黄书(冲刺阶段背大题再用)。政治我是从8月份开始复习的。另外,复习看书的时候建议大家做好标记,标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日后的温习回顾。11月份的时候风中劲草就出来了,这个政治复习资料很给力,整理的重点突出,而且风中劲草有一本配套的练习册,这个我也做了两遍,而且里面有往年的真题,可以找找感觉,风中劲草我前后共弄了5遍,包括最后的背诵。12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大题了,之前的话没有必要提前准备,因为大题的基础还是以背过知识点为基础,说一下秘诀,肖秀荣的8套卷和最终预测4套卷是一定要背过的,这些大题里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知识点,而且系统性较强,感觉今年有押中好几道大题的说。
考研数学方面:
在准备考研初期,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读教材,并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所有课后练习,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三个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更为顺畅。回顾起来,这段时间的效率颇高,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至于课后习题,我认为并不需要全部完成,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巩固记忆。对于数学全书,需要反复刷题,我推荐在做题时标记出那些经典但尚未掌握或难度较高的题目,之后的重点就放在这些标记的题目上,否则时间可能会显得捉襟见肘。
考研英语方面:
大作文千万千万不要用模板!你可知道,模板千篇一律,但你有考虑过改卷老师的感受吗?(一样的,一样的,还是一样的...)所以,市面上的作文模板可以买,但一定要改成自己的风格,然后死死背住它,并且灵活运用,在考场上举一反三。对于小作文,没什么好说的,多背!小作文也别求异,本来就是应用文,有固定模板,直接把每种类型的文章背熟就行。大作文是考验文笔和结构的,我当时是将朱伟作文与王江涛作文相融合,然后总结了两套自己的模板,并用一个月的时间把模板练熟,做到举一反三。模板出来后,一定要自己多写写,会提升很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固体物理的学习,基础理论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掌握原子结构、晶体学基础,包括晶格类型、晶面指数等基本概念。这些基础知识会贯穿整个固体物理的学习,为后续深入理解固体性质奠定基石。对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如波粒二象性、薛定谔方程等,也需有深入的理解,因它们是解释固体中电子行为的关键。
固体的能带理论是核心部分。理解能带结构、费米面以及半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需结合量子力学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不仅理论性强,应用广泛,是理解和研究许多材料特性的关键。建议凭做题来加深理解,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计算禁带宽度、分析材料的导电性等。
再者,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部分也不能忽视。虽然在固体物理课程中可能占比不大,但它们对理解和预测固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行为非常重要。特别是配分函数、熵和自由能等概念,要能够灵活运用到固体的热性能分析中。
实验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解并理解常见的固体物理实验技术,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帮助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升综合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采用“读-思-练”的模式。阅读教材或讲义,理解每一个概念;思考这些概念如何相互关联,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接着凭做题和模拟试题,检验自有的理解并巩固知识。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它能帮助你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清晰的框架,使知识点条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