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就开始了复习工作,每天坚持投入三个小时研读政治,主要使用的是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每学习一个章节就会配套完成相应的习题(即肖秀荣1000题),这个过程耗时颇多。十一月,风中劲草出版,几乎成了每个人的必备资料。在阅读了风中劲草后,我理解了为何有些人会选择忽略精讲精练,因为它确实足以应对选择题,但对于初次备考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可能不够稳妥。因此,我还是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步地推进复习,毕竟我已经将那本厚厚的精讲精练通读了一遍,不愿半途而废。1000题也大致重做了三次,以此巩固知识要点。做完这些,我觉得专心研读风中劲草就足够了。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用了十天的时间来背诵政治,选择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尽管有些内容重叠,但这些已经足够应对大部分的大题目了!
考研数学方面:
常言道,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在考研的过程中,数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应当是最先启动复习的科目,我那时每天都大致浏览教科书,课堂上主要是记笔记(那时候还没全身心投入考研,希望大家能吸取教训)。我使用的是李永乐的全书,八月初开始第一次通读,九月进行第二次,十月则是第三次,总计阅读了三遍,期间还时不时回顾课堂笔记。十一月我才着手做历年真题,仅做了一遍,从2005年开始,涵盖了大约11年的题目。次年,由于有了第一年的基础,我在数学上的投入时间较少,但效率提高了不少,我仔细研读了张宇的36讲两次,虽然买了1000题但连包装都没打开。真题部分,我选择了张宇版,从1986年开始,总共有近30年的试题,之后又完成了张宇的四套模拟卷。这就是我的大致时间规划。给大家提几点建议:首先,务必提前准备,因为专业课程的压力不小,第一年我就因为后期过于专注于专业课,有一个多月没碰数学,导致考试时手感生疏,希望你们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投身于英语复习之中。我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复杂句子笔记本,挑选其中的生僻词汇和难解短语进行翻译,并通过查阅解析来理解,每日坚持一句,大约耗时6到8分钟,直到六月份未曾间断。这期间我一直致力于词汇的记忆,但不得不承认我在这一环节有些漫不经心。起初,我硬着头皮翻看了一半的单词书,后来实在难以忍受,便下载了“百词斩”应用,每天设定一定的词汇量去记忆。尽管这个过程颇为枯燥,但我还是每天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最终的结果是,我对这些单词有了大致的印象,但并未真正掌握。对于真题,需要不断重做,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短语,我会立即记入笔记。历年真题中总有一些词汇反复出现,而那些精彩的句型和表达则被我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英语的学习必须多加实践,每天都应练习阅读和记忆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普通物理”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每一个部分都有其核心的基本原理。比如,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热学中的分子动理论,电磁学的库仑定律,光学的波动理论等。这些基础知识不仅要在记忆中牢固,更需深入理解,因它们构成了后续复杂问题的基础。
做题和实践是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无论是选题还是计算题,都需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这不仅检验知识掌握程度,也能帮助你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查阅资料或教他人,避免形成知识盲点。
再者,物理实验不容忽视。虽然“普通物理”主要考察理论知识,但实验能力也是衡量一个物理学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凭实际操作,你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南航的实验室设施完备,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资源,我会推荐你在复习阶段尽量参与一些相关实验,这对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非常有帮助。
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物理学是一门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尝试将理论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你会发现物理无处不在,这会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且富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