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信息光电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阅读书籍时,将答案记录在A4纸上,别忘了1000题需完成三次。初次尝试可能错误频出,但无需担忧,重要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仅仅对照答案改正。对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概论这两部分,可能会感觉有些困扰,它们带有浓厚的新闻播报风格,不过请保持冷静,因为历史知识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在高中已接触过,重新学习甚至能激发新的兴趣。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找出做错的题目,查阅大纲解析,并使用晨光彩色笔标出。这一轮结束后,自己概括知识要点并构建框架,每个章节的主题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呈现,以此作为后续学习的引导。
从10月10日至11月5日,重复上述过程,再次浏览大纲,做1000题,同时在大纲中标注错误。这轮可直接在1000题上写下答案,理解错误的原因,做好批注,深化理解。
11月6日到考试当天,你会遇到一本《风中劲草》,它精心编排,印刷精美,与大纲紧密对应,条理清晰,重点鲜明,堪称考研资料的翘楚。直至考试前一天,都要反复研读,随着翻阅次数的增加,你能达到一个新高度,闭上眼睛几乎能记住每一页的知识点所在位置。我平均每天阅读15页,大约15天读完一遍,总共读了三遍。对于马原和毛中特部分,可以多看几次,四遍、五遍乃至更多,没有限制。
考研数学方面:
我早在新年过后不久,大约三月份,就开始着手复习数学,主要使用的是同济大学的教材。边读边做了些书中的练习,确保每个概念我都熟稔于心,没有遗漏,这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毕竟从大二学完高等数学以来已过去许久,许多知识早已模糊不清。我深入研读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前后大约读了三遍,并完成了所有附带的习题,尽管有些并不像网络上某些人所说的那么简单,需要亲自动手才能领略其难度。质量优于数量,这是我始终坚持的原则。暑假期间,我购买了660题来练习,虽然错误不少,但收益颇丰,至少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点掌握得不够透彻。因此,建议大家都把660题当作查找知识盲点的工具来对待。至于模拟试卷,我选择了合肥工业大学的超越考研最后五套题,每一道题目都让我赞叹不已。十一月起,我开始每两天做一套历年真题,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同时也经常回顾之前的错题,以便巩固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除了使用何凯文的1575词汇书,我还通过手机上的扇贝单词应用来学习词汇。(自三月启动每日学习以来,我已经连续签到352天,这个应用程序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还加入了一个学习小组,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英语学习伙伴)实际上,软件本身并不能直接提升你的词汇量,但它确实起到了督促的作用,时刻提醒我要保持学习,日复一日地进步。我特别喜欢扇贝的口号:“扇贝见证你的蜕变。”那段时间,为准备六月份的六级考试,我设定了每日目标:学习200个单词,听懂40个句子,阅读5篇新闻。只要有空闲,我就掏出手机学习英语,用餐时浏览新闻,散步时聆听听力训练。晚上十点左右结束自习后,我会抓紧时间在十二点之前完成所有任务并打卡。那些日子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
考研专业课方面:
“普通物理”是一门基础且核心的学科,它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物理等多个领域。在备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比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波粒二象性等都是需深入理解的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在理论题中频繁出现,也是解决实验题和应用题的基础。
公式记忆并非死记硬背,是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电磁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不仅仅是几个数学表达式,它们描绘了电场和磁场的变化规律。凭绘制图像或者实际情境来辅助记忆,能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
再者,重视例题和习题的练习。福州大学的普通物理考试往往结合实际问题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做题时,不仅要解出答案,更要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这个过程是如何体现物理原理的。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非常重要,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
实验技能也不能忽视。信息光电技术专业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实验室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会直接影响到理解深度。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课程,理解和掌握实验设备的操作,理解物理现象的实际表现,这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
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也很重要。讨论问题帮助你从不同角度看待物理问题,激发新的思考,有时甚至能找出你忽略的关键点。教师的经验和指导对把握考试方向,明确复习重点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