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学了一遍马原和毛中特,但是这一周的课下来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记不住太多,所以我的建议是等到九月新一年的考试大纲出来之后再开始复习。我的第一轮复习方法是看一章节大纲的内容,做肖秀荣《命题人1000题》相应的题目,只做选择题,认真看解析。我也有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但是因为这本书出在大纲出来之前,有些内容可能是旧的,所以我还是根据大纲复习。第一轮复习大概要花一个月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不是高分,但是还是想多讲讲。用的资料:数学考纲,课本,二李全书,李正元的真题,660、400题以及合工大模拟卷。资料不多,毕竟数学资料贵精不贵多,关键是自己下笔多做两遍。具体时间安排就不赘述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按自己的进度安排。但是强烈建议开始复习数学的时候做一个整体计划,然后根据实际进度安排到每天即可。第一遍做全书的时候感觉都不会做也不要慌,正常现象。660这本书我强烈推荐,虽然我磨蹭了两个月才做完,但是做完以后我再刷第二遍全书的时候能做百分之七八十的题了。套题我是:五套试卷为一周期,3套真题2套模拟,这样会有难度区分;十天一周期,一天做套题,第二天订正外加复习以前的错题。但我这人呢非常粗心,题目数据能看错,计算也是小错误不断,导致真题模拟也经常上不了130,那时候还是有点急的,因为我的目标就是130+。但是考场上仔仔细细做下来的结果也还可以。所以大家平常不要太在意模拟成绩,没必要和别人去对比,只要认真总结错误争取下次不犯就好。时刻记得最后一次的考试才是你的分数。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真题和单词。单词我总共记了4遍。真题我做了三四遍,全文翻译了两遍。看张剑的黄皮书两遍。可惜最后我有点懈怠,考得不怎么好。我考前一个月找了一份从来没做过的真题自测,第一卷还做了54分(总分60)。单词方面用的绿皮厚厚的像砖一样的单词书,也有人用恋恋有词,但个人讲,看你们的偏好,哪本适合你就选那个。单词一天背一章,第二天复习前一章加新的一章,大概两个多月就可以背完。之后我是倒着每天看5章。重要的是,千万别把单词扔下,不然前功尽弃了!起初可能会感觉没什么用,但之后真的会发现你读文章利索很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学基础涵盖了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数字逻辑和模拟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其中,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尤为重要,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滤波器设计等,这些是理解后续复杂电路分析的基础。对这部分,理解并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是关键,配以实际电路图加深理解,多做习题进行巩固。
半导体物理部分主要涉及载流子的行为、PN结的工作原理、MOSFET等半导体器件。理解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和载流子的产生机制,以及PN结的形成和击穿现象,是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的前提。这部分需深入理解概念,不仅仅是记忆。
再者,数字逻辑部分,主要包括布尔代数、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的设计。熟悉基本逻辑门的性质,掌握Karnaugh地图简化逻辑表达式的方法,理解各种触发器和计数器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实际的数字系统设计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凭实践项目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模拟电子技术涉及到放大器、振荡器、电源等电路。理解BJT和MOSFET的工作特性,掌握放大器的分析方法,如频率响应、稳定性分析等,以及振荡器的自激条件和电源的稳压原理,都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单纯的记忆更为重要。理论知识要结合实际电路,凭动手搭建和分析,真正掌握。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合,提高学习效率。多做一些历年真题和模拟题,了解出题模式和难度,也是备考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