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十月启动复习计划依然来得及,我推荐使用肖秀荣系列的教材。我个人倾向于理解性记忆,主张掌握答题的策略,对知识体系形成全面的理解,构建起一个清晰的框架,这样在看到问题时能迅速提炼出关键点,再将具体知识点填充进去。我认为报名参加政治冲刺班是值得的,毕竟许多人平时不太关注时事政治,而且这样的课程有助于你条理分明地整理思路,把握住核心要点。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复习始终是考研过程的重点。初期要吃透课本,重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能游刃有余。感觉基础可以了,就开始接触真题,一直在做《复习全书》和配套的历年真题,感觉还不错。我们可以从真题中去把握潜在的规律,分析出自己的弱点是哪一类题型,再重点练习,基础的内容要保证一定的正确率,再慢慢攻克难题,相信会取得不错的分数。个人感觉数学较难虽然不能保证每道题完整无缺做下来,但每道题都能写上一些,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而且尽量多写,就有得分的希望,不至于拉分。数学是重点,是提分的关键,做题是手段,但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多想想,多思考,学习巧妙的答题思路很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词汇时,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单词书籍虽样式各异,实质内容却相差无几,毕竟研究生考试要求的词汇量是统一的。我当初选购的是《考研英语词汇》的正序版,后来又与同学互换使用了乱序版,分别进行了背诵。词汇好比英语的基础框架,缺乏足够的词汇积累,阅读理解将难以开展。这个过程确实单调乏味,需要自我毅力来支撑。实际上,你可以提前开始,比如在大三下学期就着手记忆单词。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后,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英语真题,从而初步了解其出题风格。坦白说,我对英语的复习投入是最少的,每天只坚持做两篇阅读并记忆一些单词。虽然我的英语水平并非顶尖,但成绩却让我深刻体验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道理。准备得越充分,得分的可能性越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以及系统对信号的影响。理解基本概念是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例如,信号的基本类型(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系统的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因果系统等)以及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重要工具的理解和应用。
对傅立叶变换,你需掌握其定义、性质以及如何运用到信号的频谱分析中。拉普拉斯变换则更偏向于控制系统,理解它的物理意义以及如何从时域转换到复频域是非常重要的。Z变换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系统的响应是另一个重点。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阶跃响应这些概念需清晰理解,它们是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关键。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如根轨迹法和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也是考试的常见考点。
再者,理解和运用系统函数H(s)或H(z),理解极点和零点分布如何影响系统特性,如频率响应、稳定性等,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凭大量的练习来加深理解。电子科技大学的试题通常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强调实际应用,所以不仅要熟练掌握公式,更要学会灵活运用。找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对知识的兴趣。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讨,有时候,别人的一个见解可能会你豁然开朗。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在线论坛、学术网站等,也获取很多有益的信息和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