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每天早上一个半小时看政治。看一章大纲,做一章肖1000别把答案写上去,因为你还要做第二遍呢。第一遍看完已经到十月份了,然后继续第二遍,不要担心自己记不住,因为很少有人能记住。直到考试,大纲也就看了2遍,肖1000做了3遍,最后12月份的时候把错题看了一遍。风中劲草配套的题,第一年也买了,做了做感觉不怎么样,其实肖1000虽然简单,但毕竟都是基础的东西。只要基础的你都掌握了70分应该没问题。12月份最后几套卷就会出来,这个就不用说了,一定要做而且要背。前面的复习是为了客观题,不要担心主观题不会做,最后只要把20天20题,肖4,任4,蒋5……什么的挑2套背一下,应该没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至四月底,我集中精力研读高数教材,课后习题是关键环节,完成例题与习题能奠定坚实的高数基础。起初,我忽视了课后习题,这让我在后续实践真题时频频受挫。我选用的是李永乐全书中的高数章节,对于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直接采用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及王式安的概率讲义,这样的学习方法成效显著。一开始接触概率论时,由于大二时未曾专心听讲,感到有些困难,但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发现它是相对简单的。我先看了张宇的概率论,却觉得内容不够精炼,难以理解。于是,我反复研读推荐的资料三次(还包括一本随全书赠送的配套练习,这也做了一遍,不过不做也无妨),直到十月末。接下来,从十月中旬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历年真题,完成了近二十年的试题,尽量保持每日一练,严格控制时间,标记出不确定或不会的题目,然后对照答案评分,回顾相关知识。所有真题至少过一遍,再重复一次。最近两年的真题应保留,在考前几日作为模拟。十二月以后,重温基础知识的定义笔记等,有条件的话,可尝试张宇的最后四套卷,其难度较高。此外,我购买了660题,专练选择和填空,但由于时间紧迫,只做了一些便放弃,建议十一月前有余裕的同学可以试试,这对选择和填空题有很大帮助。再次提醒,务必扎实基础,切勿急于做真题,大纲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掌握,无论你认为是否可能考到,这是经验之谈。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背诵词汇感到无趣且缺乏动力,但有些同伴热衷于通过朱伟的恋恋有词或其他教师的指导来记忆单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策略。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方法。我从一开始就投身于历年真题的阅读理解部分,从90年代的试题开始,起初确实难以理解,几乎每道题都答错,这当然会让我失落,不过在这个阶段,分数并不关键。关键是能够逐渐熟悉考研英语的主题类型、题目构造以及高频词汇,这些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出现有助于加深记忆。我会逐字逐句地仔细研读,进展可能缓慢,但无需焦虑,随着时间推移,速度自然会提升。学英语的核心就是不断练习真题,我竟然反复做了六遍!你可能会惊讶,但事实的确如此。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至关重要。《机械加工工艺学》主要涵盖了金属切削原理、刀具设计、工装夹具设计、机床与工艺系统动力学等内容。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例如,金属切削原理中的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要关注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如硬度、塑性、韧性等对切削过程的影响。
实践操作经验同样重要。机械加工工艺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需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学习。凭参观实习、模拟实验等方式,了解并掌握各种加工方法,如车削、铣削、磨削、钻削等,以及各类机床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这将帮助你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平衡,深化理解。
再者,案例分析不容忽视。机械加工工艺学中涉及许多经典案例,如精密零件的加工工艺制定、复杂形状零件的夹具设计等。凭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场景。
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关键。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工艺,还要关注最新的加工技术,如激光切割、3D打印等。尝试思考如何将新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机械加工中,这不仅能提升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保持竞争力。
复习策略也非常重要。我个人建议定期做笔记,整理知识点,并凭绘制流程图、概念图来加深记忆。多做历年试题,模拟真实考试环境,这有助于熟悉题型,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