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是从八月中旬开始复习的,全程跟着肖秀荣老师走。前期主要是针对客观题部分来复习。毛中特是内容最多的,我也是先从这部分开始的,花费了大块的时间,毛中特可以试着整理一下框架,更有利于知识点归类记忆。肖老师的精讲精练挺适合一轮复习的,跟九月份出的大纲解析出入不大。看完一节就写一节1000题,每个题的考点我都会回书中找出来。1000题最后我是刷了两遍。1000题侧重知识点重现,比较基础,相对全面。后来我又写了蒋中挺的800题,这本书相比1000来说,涉及了很多比较偏的知识点,出题风格和1000题也不太一样,适合用来查漏补缺。马原部分对于高中文科生来说并不难,考研学习的马原知识更多了一些。临考前我自己整理了一份简洁清晰的涉及所有考点的原理方法论,大家也可以像我这样自己整理,来应付大题。史纲和思修比较简单,复习起来也比较快了。形势与政策也是到时候买肖老师的书就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后期各种背东西很有可能背不下去了。大家可以把肖四的大题读出来然后用手机录下来,每天不想背的时候就听一听,或者一边听一边背,这样很快,效率很高。政治就是这么神奇!
考研数学方面:
我之前做过的真题现在完全不记得了。进入十月中旬,就算有些小插曲影响进度,也必须在月底之前启动真题练习。近十五年的试题都要覆盖,且要保留近几年的题目作为考前自我模拟测试。二零零一年的试题难度较大,不过不必担忧。真题至少需要过两遍。其主要目的是找出知识盲点,同时需严格按照三小时的时间限制来做。接下来是模拟题的部分,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别过分依赖或期待找到与真题相似的题目,那是不现实的。我个人比较推崇合工大的五套题,题目的质量确实高。至于张宇的八套卷和四百题,由于难度过高且许久未更新,我没做。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多做题、多归纳,没有其他捷径。给各位一个提示,记下做题时常常出现的基础性错误,以此为警示。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我考四六级一直没有背过单词,单词量极其的有限,所以英语必须从单词开始下手。从八月底开始背单词,用的红宝书。每天一上午,背了整整一个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为了背单词,把红宝书抄了一遍。每个单词后面释义的句子也都选择性的抄了一遍,当然主要是意思不太熟的单词。红宝书的还有一张盘,上面有每个单词的读音。我放到了mp3里面,平时走路上听。背完单词也会跟着mp3来默写一遍。单词也不是一次性可以搞定,前面背了的过好些天就忘了,到后来刷物化有机题刷累了可以随便翻一翻,加深印象。单词基本熟悉以后,做阅读题就方便很多。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据结构,它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解和熟练运用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队列、栈等至关重要。我建议凭编写代码来实践,这能帮助你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算法分析也是关键,理解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将有助于你在实际问题中选合适的数据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另一个重要部分,涵盖了从OSI模型到TCP/IP协议族,再到网络安全等内容。我推荐使用“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这本书,它以应用层开始,逐层向下讲解,使得理解更加直观。多做网络模拟题,对TCP/IP协议的理解会有很大帮助。
再者,操作系统的学习,重点关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我特别强调动手实践,例如安装并配置Linux系统,凭命令行操作理解其工作方式。阅读一些经典的操作系统书籍,如“现代操作系统”,也能加深理解。
数据库系统的学习,SQL语言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如ER模型、范式等。了解NoSQL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也是当前趋势。
在复习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原则,尽量将知识转化为自有的理解和思考。定期做真题和模拟题,凭实战提升应试能力。我还参加了在线讨论小组,与其他考生交流,互相解答疑问,这种方式对我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