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艺术学理论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在政治领域有一定基础的文科生,我发现学习政治并不觉得困难,也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我个人认为,肖秀荣老师的政治复习资料已经非常全面。从备考初期,我就习惯每晚抽出一些时间阅读知识解析,但这阶段不必急于强记,因为即使暂时记住也容易遗忘。最好是保持冷静的心态,边看边思考,同时结合1000题练习以加深理解。到了12月左右,我才开始每天记忆小册子上的关键知识点,并与后期的四套卷和八套卷相结合,确保理解和掌握选择题,熟背简答题。此外,时事政治也不能忽视,利用碎片时间浏览新闻,保持关注。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比较有把握的科目,底子还可以,复习起来难度不是很大,马马虎虎了。现在可以去大量记忆单词,不管有多难,每天都最好拿出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去记忆,或许效果很有限,但坚持到年底,就会有成果,个人认为如果认识的单词过少,那么英语的考试将会很难。我觉得阅读理解中逻辑性的把握,命题者的思路是更为重要的,这个需要真题去训练,慢慢你会发现其中的奥妙,作文方面我没有准备任何的模板,只是在平时积累了一些比较好的长句和短句,效果还不错,如果你觉得自己写有困难,可以去看看那些模板的书,毕竟还是有不错的内容。参考书我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系列,还有单词(乱序版),别的没有看过。单词我选择的是朱伟恋恋有词。先读单词,做到熟悉,熟悉之后再开始背。我是背了4遍,看视频理解一遍,从头到尾背一遍,盖住汉语意思被一遍,附录单词一遍。在这个过程中标出顽固词汇再重点关注,重点突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艺术学理论,这是一个涵盖广泛且深度丰富的学科,涉及到艺术的本质、功能、形式、历史等多个方面。我在学习时,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阅读经典的艺术理论著作,如黑格尔的《美学》,也尝试分析不同艺术作品,理解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构建自有的理论框架也很重要,将各个理论观点梳理清晰,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中国艺术史的学习则需深厚的历史素养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我建议从古代到现代,按照时间线梳理艺术发展的脉络,深入研读每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和社会背景。例如,先秦时期的青铜器艺术、唐宋的书画、明清的瓷器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重点。关注艺术家和作品背后的故事,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对复习方法,我认为“精读”比“泛读”更为重要。选几本权威教材,深入研读,理解并记忆其中的核心概念和观点。定期做笔记和思维导图,将知识结构化,有利于记忆和理解。大量的练习题和模拟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检验学习效果,帮助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坚持每天阅读相关学术论文和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这对提升我的理论素养和拓宽视野非常有帮助。我也积极参与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我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自有的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