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光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块我真是有发言权,虽然政治拉分不大,但是容易拖后腿,政治建议出了大纲后开始复习,大纲大概九月中出,出了后,请迅速购买,时间宝贵。然后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大纲,我当时规定是每天看30页,第一部分马原比较难,每天二十页,争取每句话都看到看懂。看完之后,开始做配套的1000题(每天同步做)。做完对答案,把每道题和每道题的解析再看一遍(心里默记),特别是错的题在大纲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虽然后面你不会再有时间看大纲,但是画得过程就是记忆。总之,你从复习政治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开始记忆,千万别拖到最后。看完大纲做完1000题之后大概就到10月中旬了,对,我之所以这么计算每天看的页数,就是掐准复习的节奏。接下来就开始找一本类似1000题的练习题了,个人推荐的选择有大纲解析配套的习题册或者风中劲草。这次就可以快速刷一遍题了,刷题就是记忆,重要的事说一遍,做错的题一定要返回大纲或者看解析弄懂。大概十一月上旬就可以结束刷题了,十一月非常关键,因为你要再刷一遍1000题,看一到两遍风中劲草背诵版知识点,做完肖秀荣八套卷,看一遍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十二月就是题海战术,把所有你能找到的模拟题都买来做,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当然是肖爷爷的四套卷。考前两周开始背四套卷大题,开始背不住没关系,反正你在考试前一定要背熟,不然你就别睡觉了,通宵背。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贴士,我喜欢找重点,不喜欢做无用功,所以我会找几套比较重要的不同机构的模拟题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大题重合率,重合率高的一定是重点,没有重合的一定不要放弃,不然就有可能掉坑里。因为去年就反押题了,我记得当时四套卷里只压中了一道题,但是我非常幸运的发现其它题曾经在某地看过,记得大概的知识点。所以,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训练过目不忘的本领,没有重合的题至少要认真看两遍,有个印象,万一考到呢。对了,考前一定要再复习一遍时政小册子,因为感觉对选择题帮助很大。最后说一下我的政治复习时间,12月之前都是一上午,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12月会适当延长,至于延长多少看个人的进度,主要是要协调好每一科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许多考研的学生都致力于背诵英语单词,同时常感叹尽管投入大量精力,记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点。毫无疑问,词汇是英语复习的基础。在备考初期,确实有必要通过单词书籍来反复熟悉单词。这背后的原因是,我们的英语词汇积累已相当有限,毕竟大学期间很少有人能保持高中时的学习强度。因此,扩充词汇库是当务之急。即使经过两三轮背诵后可能觉得收效甚微,但实际上,我们肯定还是记住了一些单词的。这时,我建议通过阅读来巩固记忆。这样既能拓宽阅读面,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又能在实践中不断接触到考研中常见的高频词汇。(不是词书中每个单词都会出现,但有些确是考点中的常客。)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量子力学,这是一门深入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学科,其基础理论包括波动力学、矩阵力学和量子态的描述等。在复习时,我特别注重理解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薛定谔方程以及波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这些概念需一定的数学基础,尤其是线性代数和微积分。我建议多做些实际问题的计算,凭实例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各种算符的性质和应用也至关重要,比如位置算符、动量算符和哈密顿算符等。
普通物理涵盖了热力学、电磁学、光学和力学等多个领域。这部分的内容较为广泛,需有系统的复习计划。例如,在热力学中,理解熵和自由能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克劳修斯不等式和卡诺定理;在电磁学中,要熟练运用麦克斯韦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光学部分,波动光学和量子光学都需涉及,特别是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至于力学,牛顿定律、拉格朗日力学和哈密顿力学都是重点,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守恒定律。
学习方法上,我推荐采用“理解-记忆-应用”的三步法。先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凭大量习题强化记忆,尝试解决一些综合性题目,提升应用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和论坛讨论,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物理现象。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发现,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热情是推动我不断探索的动力。尽管量子力学和普通物理可能在一开始显得深奥难懂,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美妙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