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高中专攻理科,对政治的理解几乎空白,直到考研前夕。有些同学早在暑假就开始复习政治,而我则依赖大纲解析,也听闻有同学推崇精讲精练,这就像全面复习指南,挑选一本深入研读便足够。我会阅读完大纲解析的一个章节后,对应完成1000题的部分,答案不直接写在书上,因为需要反复练习,最好记在小笔记本上。对于做错的题目,我会回溯到大纲解析找答案,并用红笔标注,这样初次做题时即使错误多也能重新梳理一遍内容。我的进度较缓,到八套卷出现前,我已经两次通读了大纲解析并完成了1000题。
正确利用八套卷的方式是专心做选择题,错题对照大纲解析查阅,主观题无需死记硬背,只要理解首道马克思主义原理题目的解答思路。至于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则必须全文背诵。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几乎是每位考生必备的,它汇总了所有关键知识点,相当于大纲解析的浓缩版,适合后期快速回顾。然而,我更倾向于大纲解析,因为其详尽的解释,而非简单的条目列举,所以我并未充分利用风中劲草这本书。
实际上,英语和政治的复习在我看来相对轻松。如果你对政治没兴趣,尝试去喜爱它,你会发现政治其实很有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能指导我们解决日常问题,学习近现代史则需构建自己的时间轴,将中国历史大事串联起来。考研是个持久战,不必总是计算着何时才能结束,那样只会增加焦虑,倒不如适应当前状态,专注于如何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
考研数学方面:
首年,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由于市场上针对396经济类联考的复习资料稀少且质量不一。我细致研读了两本高等数学书籍、清华大学出版的线性代数教科书以及一本概率论课本,挑选部分课后习题进行演练。我主要依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核心笔记,并大致浏览了李永乐的数学全书。对于线性代数,鉴于我在本科时的基础较弱,我专门购买并深入学习了李永乐的辅导讲义。我还制作了详尽的笔记,涵盖知识点和错误题目。可以说,我的准备工作十分充足,远超考试的实际需求,以至于第一年的考试在我看来相当简单,仅用了半小时就完成了。
数学的学习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结合教科书,认真记笔记,归纳各类题型和重要考点。《题典1800》分基础篇和提高篇,其中包含许多经典题目,难度适宜,与考研数学相仿。建议在九月新学期开始前,先过两遍所有基本概念,同时完成所有习题,确保对所有知识点烂熟于心。从九月起,可以开始做历年的真题,但在此之前务必避免接触真题。做真题时需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规定,完成后仔细核对答案,分析得失。真题应重复练习,至少要做三遍。数学学习的关键是思考和总结,不能只埋头做题。通过大量练习,你可以逐渐熟悉各种题型,看到问题的条件就能联想到相关知识,每个问题的表述都能转化为解题的前提。建立一个错题集是个好习惯,把做错的题目、新颖的题目以及常考的知识点(如麦克劳林公式、泰勒公式等)都记录下来。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是个持久的过程,我大约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着手,每天投入约二十分钟来记忆词汇,那时候我使用的是“恋恋有词”,不过选择任何一本好的单词书都是可以的,关键是持之以恒。中午我会专心做一篇阅读理解(务必是真题),避免急于求成,应该精读每一篇文章,彻底理解每一个单词和复杂的语法规则,同时琢磨题目设计的模式并逐步积累。真题至少要做三次。到了十月份之后,我开始收集作文素材,并根据之前的写作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它涵盖了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重要领域。理解并掌握这个科目的关键在于建立起系统的思维方式,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地分析问题。
基础理论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你需深入理解并熟练应用拉普拉斯变换、传递函数、根轨迹法、状态空间模型等基本工具。这些理论是解决控制系统问题的基础,也是后续设计控制器的关键。建议大家多做练习,凭实际计算来加深理解。
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灵活运用各种设计方法,如PID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这些内容不仅要求掌握理论,还需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例如使用MATLAB的Simulink进行仿真。动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做实验或者模拟项目来提升自有的实战能力。
再者,对稳定性的分析,根轨迹和奈奎斯特判据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理解它们的工作机制,并能按系统特性绘制出相应的图像是必要的。对现代控制理论中的Lyapunov稳定性理论,虽然相对抽象,但其在分析非线性系统和保证系统全局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务必给予足够的重视。
要特别强调的是,自动控制原理并非孤立的知识点,它与其他相关课程如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有紧密联系。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