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应用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制胜之道在于适度,通常选择题与主观题的答案差异不大。它固然重要,但不宜过分投入,以免挤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无需过早启动复习,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九月至十月开始备考也来得及。政治考试的基本要求是不影响总成绩,若想提升分数,则需妥善安排学习进度。2015年的考研政治颇为棘手,高分不易,部分试题出其不意,讲义中无从寻觅线索,全凭个人洞察力解答,这是否揭示了未来趋势尚不得而知,但它确实表明仅依赖死记硬背并不足够,理解才是关键,实际上需要硬记的部分并不算多。我个人使用了肖秀荣的三部曲:教材、1000题集和历年真题。首先,我会仔细阅读教材,并完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我会在完整学完一个部分的所有章节后再做1000题对应部分的题目,以此检测记忆效果(做题时严格闭卷)。然后标记出已掌握的题目,跳过,留下不确定或错误的题目以备后续复习。第二次阅读时,我会侧重于重点内容,并回顾之前的错题,再次剔除一部分已巩固的知识点。第三次,我专注于需要背诵和重点记忆的部分,持续温习错题,同时尝试解答分析题,将必备的知识烂熟于心。考前,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时事小册子和八套模拟卷,我认为单选题和分析题的得分情况大致相同,而拉开差距的往往是多选题,也是最难拿捏的部分。这需要对细节知识的精确掌握以及深入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之后接着开始做真题,从2000年开始就行,最好买些配套模拟题(李永乐,张宇都行),我当时是一天真题一天模拟这样做的,做完认真修改,有不会的知识点马上去看全书。我觉得这样挺好,还是做些模拟题比较好,有难度。所以在看课本的时候不要太留恋难题,后面等着你的难题更多更好。(时间充足可以再看看全书,我当时开始真题比较晚,也没有时间再看第三遍全书了,不过幸好之前看的比较扎实)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很多人的短板,这么多年来产生了很多的悲剧,很多人都卡在英语上,不管你的四六级成绩是多少,都要特别注意英语的学习,英语的特点是很难提升,而如果水平真正提高了也不容易下降,同样需要长期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基础是词汇,重点是阅读,核心是语感的训练。英语单词我从刚开始红宝书那本厚厚的5500词时一直坚持到考前的一刻,而且按照记忆规律要重复多次记忆,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单元可能背一遍要两天,但是背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也许就只要一天了,单词需要不断的重复,稍微放下就会倒退。英语真题至少5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把真题研究透,我看过不少牛人的帖子,把英语真题阅读都背过了,虽然我没有背过阅读,但是真题的阅读我至少做了七八遍,每做一遍都要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剖析,另外做阅读的时候不要认为自己做对的就不看,真题的阅读研究空间十分大,自己一定要按照命题人的思路下去多多训练,不断的研究才行。新题型的部分十分重要,做对一个新题型就可以弥补你阅读的错误,个人认为是考察逻辑能力和语感,要注意哪些前后联系的词还有主要意思,这个在后期做一下集中的练习即可。翻译部分占十分,最难拿分的一项,个人觉得把十年真题的翻译做两遍即可。至于大小作文,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在最后的一个月猛的背作文,找到适合自己的模板,只有自己动笔写,然后自己修改,对照参考范文找不足之处,学会使用范文中好的句子,我只写真题的作文,把真题作文写好了,足以应对考研作文,把真题作文写好就行了,另外自己总结的最后的模版是给大家提升语句用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加工,变成自己文章里的句子,有助于拿高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核心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消费者、企业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个经济体的运行,包括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两部分的内容都需深入理解和掌握,因它们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对微观经济学,理解供求关系、效用最大化、成本收益分析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市场失灵和政府的角色也不能忽视。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需凭大量的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GDP、就业、货币供应、财政政策等都是重点。尤其要理解IS-LM模型、AD-AS模型等宏观经济模型,它们帮助理解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的影响。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如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平衡等,也需特别关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论结合实践。阅读教科书是基础,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不够的。我会定期阅读经济学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现实世界的问题中去。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检验自有的理解和记忆。
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很有帮助。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也凭解释和争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自我讲解也是一个很好的巩固知识的方法,试着向别人解释一个复杂的经济学原理,你会发现自己理解得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