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从八月起,我开始研读徐的超级红宝书,纯粹作为阅读素材;对于1000题,我的策略是先凭记忆完成一个章节,接着阅读相应章节,然后再次凭记忆检查答案,对照解析,并理解说明。这个过程结束后,我对政治的整体框架和选择题的考点有了清晰的理解。随后,我开始啃红宝书,尽管内容艰涩,让人昏昏欲睡,但由于之前的预习,阅读还算顺利。我会重读并标注我认为重要的部分。接下来,我购买了小草资料,仔细研究关键点,重复这个过程两次,并与之前做的1000题相结合。之后,我重温了小草资料的关键点和做错的题目。最后的半个月,各种模拟试题如潮水般涌来,我通过这段时间的密集练习来提升自己。在那之后,我专注于背诵时事和复习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首次接触真题是通过李永乐和王式安合著的真题解析书,按章节逐步进行,并归纳每个章节中出现的各种题型,涵盖了2001年以来的所有试题。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真题练习,这回选用的是他们的试卷版解析,依照年份顺序,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来完成。同时,我又重新开始了以课本形式的真题训练。总的来说,我把真题完整地练了三遍。临近考试时,我就专注于回顾自己整理的真题类型和解题策略。我想强调的是,务必充分认识到真题的重要性,确保彻底理解近十年的真题,做到一眼看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流畅解答,这样你的数学成绩必然出色。强化阶段最好在9月中旬前结束,如果可以,一开始就立即投入数学的高强度复习吧。
考研英语方面:
大概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是在背单词看文章,红宝书的单词大概背了两遍,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看里面的文章,张剑的黄皮书里面的文章挺不错的,可是出题思路和考研英语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那些题目做不做无所谓,做了对错几个也不要太在意。就这样每天大概复习三四个小时到了六月中旬开始做真题,每天一篇真题,第二天早上背文章和词组,把真题文章大概都背诵了一遍。我觉得英语我最大的失误就是在最后几天没有留几套真题来练手,以至于后来没有新题可以做,这样真题大概做了3遍左右吧。至于作文也是考研1号配套的作文,写作160篇,大概是从11月份左右考试写真题的作文然后背作文书里面的文章。好啦,英语就这样完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的电路定律是基础中的基础。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是分析任何电路问题的起点。你需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定律来解决复杂的电路问题,无论是直流还是交流电路。理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也非常重要。
深入学习半导体器件知识,如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这是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要了解它们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电路中运用。例如,掌握如何利用三极管实现放大、开关等功能,这是设计电路的重要步骤。
再者,数字逻辑部分,主要涉及到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内容。理解布尔代数的基本操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比如理解并行加法器、寄存器、计数器等常见数字电路的工作方式。
学习电子线路,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凭做实验,你直观地看到电路的运行情况,这对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非常有帮助。动手搭建电路,解决问题,也能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使用仿真软件如Multisim或LTSpice进行电路模拟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它帮助你在没有实物设备的情况下,验证电路设计的正确性,避免了反复修改硬件的麻烦。
复习过程中,定期做题和历年试题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巩固知识,还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提高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