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唯一品牌,肖秀荣。先做精讲精练和1000题,精讲精练每做一章,刷1000题对应的一章。看书的话不讲究快,重要的是真的学习到了书上讲的内容。这两本书看完做完之后,可以再买一本1000题,把做错的题在新书上标出来,再反复做,检查自己做过的错题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了掌握了。政治大纲出来后的风中劲草也是很好的。政治准备的不用太早,因为大纲出来之后复习更有针对性,最后的押题卷肖四和肖八都是必备的,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买买其他老师的押题卷子看看,像蒋中挺、任汝芬。
考研数学方面:
在二战期间,我对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体会如下:首先,我过度沉迷于刷题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当初面对模拟题和真题,我只是匆匆完成并简单核对答案,偶尔错题也只是草率扫过便继续下一套,表面上看似勤奋,实则根基不稳,犹如建在沙上的城堡,经不起真正的考验。其次,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我并未充分认识到。在二战复习中,我发现自己的许多概念理解并不清晰,稍有复杂的设定,我就容易陷入误区。最后,我设定了过高的期望值,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数学一门科目上,这使得我在数学上的压力巨大,投入过多的时间。一旦考试出现意外,心态立刻崩溃,结果满盘皆输。因此,切记不可孤注一掷,将所有重量级放在某一门课程上。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始终伴随着我的复习阶段,但我并未投入过多的精力。要记住的是,英语学习不能间断,即使在专业课程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也需保持一定的英语练习以维持语言感觉。首要任务是阅读,这是复习中最有效率的部分。我选择了张剑的黄皮书150篇(实际只有100篇)。起初,错误颇多,每道题目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大约完成20篇后,我就逐渐适应了考研阅读的风格。此时,可以开始做历年真题的阅读部分,每日精读并标记生词,解析复杂句子,理解错误原因,这一过程大致耗时一个小时。其次,作文不可忽视。许多人推荐王江涛的作文书,通过背诵范例作文能取得明显进步。我较为散漫,未曾背过任何作文,只是在复习后期每周尝试自己写作一篇。但我仍然建议扎实地准备作文,多积累词汇短语和复杂句式,多背诵范文,这是提高分数的关键。此外,书写清晰度也很关键,由于时间允许,我在英语主观题上都先打草稿再抄写到答题卡上,这对我非常有益。接着是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我认为每个部分每周做一道题就足够了。尤其是今年,新题型简单得难以置信。到了十一月中旬,可以开始做模拟试题。说到记单词,刚开始我试过使用大本、小本的单词书,还自行收集真题中的生词,掌握约两千个核心词汇后,每天都复习一百个,直至考试,这种方法非常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研究的是如何组织和管理数据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在数据结构中,重点在于理解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基本概念、操作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这些数据结构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是关键,因这直接影响到选合适的数据结构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动态规划、贪心策略等高级问题解决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程序设计,C++或Java是最常见的编程语言,你需熟练掌握它们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运算符、控制流程语句、函数、类和对象等。更重要的是,你需具备好的编程思维,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并用代码实现。在实践中,多做题目,尤其是ACM/ICPC类型的题目,能有效提升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
在复习阶段,我建议先系统地阅读教材,确保对每个知识点都有深入的理解。凭大量的习题进行巩固,尤其是历年的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命题人的思路和重点。参与一些在线编程平台的竞赛,或者找一些实际项目来做,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准备数据结构时,我特别推荐《算法导论》,虽然深度较高,但覆盖了大部分考研所需的知识点。对程序设计,我则使用《Thinking in Java》作为主要参考书,它的实例丰富,有助于理解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