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大概是我花费精力最少的一科了,很惭愧,资料买的不少,看得不多,但分数不错。只说一下自己的复习轨迹,大家要引以为戒。大概是8月份买的红宝书,并开始按部就班的进行复习,老师讲的很多知识点都帮助我理解记忆了许多知识,这对于后期的背诵相当有帮助。千万别到了11月份才想进行系统的复习,时间不够用又添堵。至于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我个人用了肖四,蒋中挺系列小本(很多本),20天20题,着重背的肖四大题,考试的时候保持镇定,熟悉的题目结合背的东西往卷子上写就好了;不熟悉的往往可以从题目里找突破口,用自己的话编吧,各个角度全说个遍,总没有错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考数学的考生都应该把时间的重头放在数学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清概念和做题巩固,一定要怀着攻关的态度去对待,毕竟不是每一年的数学都像2017年那么简单,教育部出过2016、2018年的难度,就不敢保证没有下一个2016年的出现。数学的复习我没有用张宇的书,可能我还是觉得有地方难度大了一点,我选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全书,送了一本同步习题和660题,第一遍复习就是这么多东西。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7到10月我看了两遍全书,每一题都做了两遍,然后从头到尾把同步习题做了一遍。10到11月,我把660题的选择题(叫660题但是一本书快1000题),大概有500题,出得都很有水平,我做了两遍,填空题我觉得有些过于冗杂,就没有做,不过还是推荐有余力的做完,对夯实基础有好处。11到12月,我主要是把2000到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了一遍并且仔细钻研了一下错题,最后的半个多月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并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一下自己做题的手感。我个人觉得对个人水平提升最大的还是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的时候,自己的做题节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考研数学题量很大,9个大题,我是按照顺序做的,这个按个人喜好,但是一定要拥有并保持自己的做题节奏,千万不要盲从他人,在考场上临时变换节奏。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在考研中堪称首要难题,尤其对人文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为苛刻。因此,每年因英语成绩不佳而受阻的人数众多。接下来的三个多月,我主要专注于三个方面:词汇、阅读和写作。词汇如同地基,至关重要,我将过去十年阅读中的陌生词汇逐个标记,制作成词汇手册反复研读,大概看了四遍左右。阅读占据了考研英语的一大半,我完成了近十年的所有阅读理解题目三次(第一次做题并标记生词,第二次全文翻译以理解结构,第三次全面回顾并提升解题策略),使用的资料是丁晓忠的真题超精解以及黄皮书中配套的《考研英语应试精华》。对于写作,我遵循老师的指导,背诵了一些历年真题范文,分析其词汇选择、句子构造和思维方式,后期则准备了几套万能模版作为杀手锏。至于翻译、完形填空和新题型,在巩固好词汇和阅读的基础上,结合真题练习,相信问题不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基本电路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阻串并联规则等。理解和熟练运用这些基础原理是解决所有电路问题的基础。例如,欧姆定律是分析电流、电压关系的基石,基尔霍夫定律则帮助理解和求解复杂的网络问题。对电阻的串并联,你需做到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总电阻值,这对处理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深入理解无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动态行为也非常重要。电容的充放电过程、电感的自感现象,这些都是电路动力学的基础,往往会在复杂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RLC串联谐振、并联谐振等特殊电路状态的理解也是考试中的常考点。
再者,电路的分析方法,如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超级节点法等,需灵活运用。不同的电路结构可能更适合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掌握这些技巧能你在面对复杂电路时游刃有余。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工具,虽然难度稍大,但对理解和解决交流电路问题有决定性影响。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知识需深度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凭做大量的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提高应用能力,并逐渐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寻求答案,是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样既能锻炼思维能力,又能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我还建议参与一些小组讨论或者找导师指导,这样及时发现自有的盲点,也从他人的见解中得到启发。定期复习也很重要,避免遗忘曲线的影响。